作者:肇庆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杨永新
1月12日,在烂柯山脚下的高要区金渡镇水口社区,千亩桃花林正焕发着勃勃生机。春节前夕,它们将走进千家万户,以娇艳的姿态,迎接新年的到来。每年肇庆城区迎春花市销售的桃花,大部分来自水口社区,成为大家熟知的“水口桃”。
记者看到,成片的桃树沿坡而上,由村边延伸至山上,非常壮观,种植户正穿梭桃林中,忙着为桃树绑扎造型、修枝和戴套防寒。这些远望“光秃秃”的桃树,其实枝条已长出一串串花骨朵,如珍珠般点缀枝头。
“再过10多天,花骨朵将长成花蕾,含苞待放,上市正是时候。”水口社区新村居民小组长莫树光向记者介绍,千亩桃花林主要集中在新村,种植户多数是当地居民,他们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种桃花,有着丰富的养护经验,只要不是恶劣气候,对花开时段拿捏得当,基本能让桃花在春节期间绽放。
在其中一片种植基地,种植户莫裕伦一家正忙着给桃树罩上保暖塑料膜。这些桃树已长有2米多高,需要两人同时踏上木凳,才能完成“穿衣”。“这几天天气寒冷,昼夜温差大,保暖就是让花骨朵长得更粗壮,届时花朵大且漂亮。”莫裕伦说,他种了10亩地,约有2000株桃树,当中有的是老树砍掉后长出来的,有的是新种的,一般长足一年后就可以上市。
记者了解到,该基地种植的桃树分大树、中树、小树等类型。中树占了绝大部分,一般为一年树龄,高度、树冠适中,面向普通家庭;大树有三至五年树龄,高达三四米,树冠宽大,主要卖给酒店、企业等;而小树则针对小住户及小年轻。根据树龄、树形等的不同,这些桃树的批发价从几十元至几千元不等。
看上去简单的一株桃树,背后洒满了农户的汗水。“我们从年头开始忙,从嫁接培育幼苗,到成树修剪、施肥、防虫、催控花等,每一步都很关键。自然生长的桃树,一般很少枝杈,树形也不好看。为此,大家结合市场需求,经常为它们剪枝,以分出更多枝杈,结出更多花蕾。”莫树光说,一株桃树从嫁接到上市,要历经一整年甚至更长时间,在管理上投入不少成本和精力,稍有不慎,让它们提早或推迟开花,会对种植户造成很大的损失。
据水口社区干部介绍,多年来,水口种植的桃花,占据肇庆城区迎春花市桃花来源的大半以上,有的还销往广州、佛山等地。其中,既有商贩、散客上门购买,也有种植户主动外销。
“这棵‘桃花王’已经被一家酒店的老板预订,另外几棵大的也被订走了。”莫裕伦高兴地说,随着春节临近,最近每天都有客商到基地了解行情,不乏有人当场下订单。
被同行誉为“销冠王”的种植户莫伟波,此时正休闲地行走在桃林间,得意地巡视着自己的劳动成果。“我种了600株,十多天前就被订走500株,剩余的不再接受预订,要留给亲朋好友。”他育种的桃树因枝茂花多、树形漂亮而闻名,因而吸引了一批熟客,每年节前一个月,预订电话就响个不停。
据水口社区党支部书记莫超勤介绍,上世纪八十年代,水口社区居民在广州务工时,带回了桃树的种植和嫁接技术,由此开创了水口社区的桃树种植史,由最初零星的几分地,逐渐壮大成为如今的千亩桃花林,今后还将进一步扩大种植面积。
近年来,水口社区积极推动千亩桃花林建设,因地制宜发展“一村一品”桃花农业。由水口社区党支部牵头成立的碧桃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引导居民扩大桃树种植规模,带领村民发展剪枝销售、“桃花+间种”等新经营模式。通过探索农文旅融合发展,以乡村旅游带动桃花销售,实现从“农户花市摆卖”到“游客田间选购”的转变。2023年,水口社区桃花销售收入达400万元,带动桃花种植户年收入平均超10万元。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