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肇庆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王绮彤
近日,中国航海学会公布2024年第二批全国航海科普教育基地评审结果,肇庆德庆海事处(海巡船)航海科普教育基地被命名为“全国航海科普教育基地”,成为全市唯一入选的基地。
据了解,德庆海事处航海科普教育基地创建于2022年,位于西江中游北岸,占地面积4286平方米,拥有办公大楼一栋、20米级海巡船一艘、50米级工作趸船一艘,并设有船用雷达、船舶自动识别系统、桥梁智能防撞系统等智慧航行辅助及监管设备、系统。
1月7日,记者走进德庆海事处航海科普教育基地。整洁明亮的科普大厅里,展陈着100余幅水上安全知识、水上搜救案例、西江肇庆段历史文化科普等图片,200余件航海器具,还有遥控救生圈、趣味沙盘等设备装置,参观者们可以在此身临其境地了解海事历史,学习航海文化。
在智慧监管中心,大屏幕上清晰显示附近海巡船的定位,并连接了桥梁防撞系统等智慧监管系统,工作人员24小时值班,为西江水域的安全保驾护航。此外,该基地还与市图书馆联手打造了水上漂“砚都书房”,配备1500余册科普图书,并有饮水机、应急药箱等免费服务设施,参观者们可以一边安静阅读,一边欣赏壮丽的西江美景。
“我们本着‘防胜于救’‘立服务于监管之前’的工作理念,将原本的海事执法服务站点,打造成为能够为社会公众提供多元化服务的科普基地。”在水上搜救科普宣传栏前,德庆县水上搜救中心常务副主任、德庆海事处处长程远林向记者介绍道,该基地通过采取听一节安全知识课、看一部警示教育片、观一场航海文化展、赏一段西江研学行的“4个1”科普方式,有效增强了涉水从业人员、沿江群众以及青少年的水上交通安全意识及自救互救技能。
目前,德庆海事处全年对外开放时间超过300天,科普基地依托场地设施与信息技术优势,开展形式多样的水上科普教育活动,肇庆海事局通航和法规类专家、市水上搜救队业务骨干不定期进行授课,为参观者提供场景式、体验式、沉浸式的学习体验。
“坚持‘引进来’的同时,我们还主动‘走出去’,不断创新航海科普形式和实践载体。”程远林表示,该基地借助全国科技活动周、世界航海日、海事夏令营等契机“送教上门”,推动水上科普教育工作进航运企业、进渔村、进渡口、进船舶、进学校,提高群众科学素质,去年以来共开展线下活动15场,惠及1200人。此外,该基地还通过发布图文、视频、直播等线上传播渠道,大力开展水上交通安全知识科普工作,2024年发布线上科普内容20余条,获益人数近5万人次。
德庆县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刘铁源告诉记者,此次该基地获评“全国航海科普教育基地”是该县科普教育事业的一大里程碑,该基地的建设有效弥补了县乡科普教育工作发展不均衡等方面的不足,以及对水上从业人员科普教育的空白。
“此次授牌是对我们开展海事革命化、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努力建设最美基层海事执法服务站点的肯定。”程远林表示,接下来,德庆海事处将以此次授牌为契机,继续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为民,不断加强水上交通安全科普队伍建设,加深科普合作与交流,因地制宜提升科普公共服务能力,为西江母亲河的安全与清洁作出积极贡献。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