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外媒走读肇庆 感受发展活力
分享到

微信

微博

0
分享到-微信
X

核心提示: 8月29日至30日,市委宣传部组织开展2024外媒走读肇庆活动,邀请新华社、中国新闻社等10余家央媒省媒记者,一起走进肇庆广宁、四会等地,实地感受并了解当地“百千万工程”建设成效、文旅融合项目及特色产业发展情况。

作者:肇庆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吴映霖

8月29日至30日,市委宣传部组织开展2024外媒走读肇庆活动,邀请新华社、中国新闻社等10余家央媒省媒记者,一起走进肇庆广宁、四会等地,实地感受并了解当地“百千万工程”建设成效、文旅融合项目及特色产业发展情况。

采访团一行第一站来到广宁县,在绥江畔的广东翡翠湾水上运动中心,体验水上的速度与激情;漫步罗锅老街感受古韵与文化,顺竹林小道登上观竹亭,俯瞰连绵竹海,欣赏广宁绿美;沿着古水河畔林道边走边拍,观察美丽圩镇前后之变;走进竹子加工示范基地和广宁竹文化展馆,看广宁用小竹子撬动大产业;品尝一碗正宗的广宁云吞,了解小小云吞的发展故事……

采访团参观罗锅老街舂白糍。 记者 吴映霖 摄

采访团参观罗锅老街舂白糍。 记者 吴映霖 摄

广宁连绵广阔的翠绿竹海给采访团留下深刻印象,广宁把这些绿美资源转化为发展动能的故事更令采访团赞叹。近年来,竹乡广宁坚持“主攻二产、带动一产、促进三产”发展思路,结合“三区一基地”规划建设,推动竹资源培育、竹产品加工、竹林文旅康养三产融合发展,聚焦一产积极挖掘林下经济、竹笋发展潜力,围绕二产大力发展“以竹代塑”“以竹代棉”,针对三产发展竹林景观休闲体验观光旅游产业,引进不少相关领域深加工及文旅企业,产业发展欣欣向荣。

广宁做大做强“一根竹”的思路令凤凰网大湾区总监、主编郭妍印象深刻。她认为,当前肇庆发展抓手众多,除了大家熟知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她在广宁看到的竹产业也是其一,肇庆的竹产业有着巨大发展潜力。她建议,肇庆可以尝试与更多高校合作,开发设计一些智能产品,从研发角度提升竹产品附加值,进而提升市场竞争力,还可以从文化角度出发,通过开展文化节等形式,做好竹文化的宣传推广。

活动第二天,采访团抵达四会,先后前往四会桔子景区、中国四会玉器博览城、广东肇庆四会沙糖桔科技有限公司,分别从沙糖桔和玉器两大四会特色产业切入,深入了解四会如何推动完善四会沙糖桔产业链条及三产融合发展,让四会沙糖桔名气更高、沙糖桔深加工产品销路更广,以及他山之玉如何在四会成器成市。

香港大公文汇传媒集团国际传播中心主任助理徐红在实地走访四会后,深刻感受到四会自然资源之丰富和产业基础之优良。她表示,自广东实施“百千万工程”以及“12221”市场体系建设以来,四会的兰花、沙糖桔、预制菜等特色产品已经在广东乃至港澳地区“出圈”,让她感受到四会产业的蓬勃活力。她认为四会需要更好地把握土特产资源优势,讲好四会故事,为四会土特产进军海外市场打牢基础。

采访团最后一站是广东省(肇庆)大型产业集聚区市管片区,这里以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为主导,重点联动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发展高端装备制造和先进材料等特色产业,构建“1+1+2”产业发展体系。肇庆计划将其建设成为辨识度高、集群集聚、承载力强的先进制造业核心发展区。在这里,采访团了解肇庆产业发展重点及规划,感受到肇庆制造的蓬勃生机。

西江日报、西江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西江日报”电子报,以及注明来源“西江日报”、“西江网”的所有文字、图片、视频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版权均属西江网所有。凡是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链接、转贴、编辑或其它方式发布。已经被本网授权的,使用时必须做到:(1)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作者信息“西江日报记者***”、相关图片和视频的出处及作者。(2)如修改标题,必须注明原标题。(3)如果从其他平台间接转载本作品,仍须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
2.
本网未注明“来源:西江网”或“来源:西江日报”的作品信息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认同其观点或真实性,如其它媒体、网站或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行负法律责任。擅自使用西江网名义转载或盗用西江网名义发布信息,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3.
本网转载的部分文字、图片、表情包、GIF动图等作品素材来源于网络,均为暂时无法找到版权来源,请作者或版权权利人联系我们,以便发放稿费。
4.
如本网发布或转载内容涉及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
联系人:罗小姐、陈先生(电话:0758—2722284)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事业单位

粤ICP备0910275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本网站由肇庆市融媒集团有限公司(西江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者建立镜像 Powered by Cms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