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守护千年古韵 焕发平安新貌——高要区莲塘镇荔枝村“五治”助力平安乡村建设
分享到

微信

微博

0
分享到-微信
X

肇庆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李考考 通讯员 黎俊坚

书墨飘香、古树成荫、敦风厉俗。肇庆市高要区莲塘镇荔枝村由孔子的第四十六代孙孔安愈在北宋时期到此开村,至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近年来,荔枝村凭借着深厚的基层善治底蕴,乘“百千万工程”的东风,积极在“1+6+N”基层社会治理体系中探索平安乡村建设的具体实践,推行“政、法、德、自、智”五治兴村,让千年古村在提速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焕发平安新风貌。

党建引领,增强政治领导力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在上级党委的支持指导下,荔枝村构建农村三级党建网格体系,以村党总支部为一级网格,发挥牵头抓总作用;2个联队党支部为二级网格,加强党员教育管理;16个党员联系中心户为三级网格,健全党组织直接联系服务群众的“筋骨经络”。

网格建立后,村党总支将全村47名无职党员分配到16个党建网格中,实行农村党员“小班化”管理,建立党员积分机制和无职党员岗位定责等治理模式,结合“入户问民情、暖心大走访”活动,让荔枝村农村党员参与到政策宣传、收集民意、解决问题等工作中。

通过发挥三级党建网格作用,荔枝村推动农村土地集约化管理,动员村民将闲置土地交由村委会统一管理,因地制宜推动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村集体山林地年租金从原来的每亩6元提高到每亩180元,有力地带动村民增收致富,荔枝村党建工作举措获得群众和上级的高度认可,成功入选2023年肇庆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示范项目。

纲举目张,筑牢法治保障力

高要区莲塘镇把推进乡镇综合行政执法改革作为基层治理的重大机遇,率先在荔枝村开展菱形执法机制试点运行。通过发挥村民委员会的“哨点”优势,由村“两委”干部按期进行全村遍巡并赋予其现场一线劝止、立即上报的职能。在处置层面则由镇综治中心会同镇执法队具体落实,包括教育调解、依法查处治乱,把矛盾纠纷处理和违法行为调处纳入法治框架中,形成从发现到处置的闭环,真正做到把矛盾纠纷和违法行为消除在萌芽状态。

经过在荔枝村的试点运行,当地适时调整并推广实施菱形执法机制,执法机制举措获市委依法治市办通报刊载供各地学习借鉴,更作为唯一的镇村级项目入选《肇庆市基层法治建设年专项行动示范项目汇编》,成为法治保障平安乡村建设的生动实践。

德润人心,弘扬德治教化力

“横平竖直,写字和做人一样,要一身正气。”年逾七旬的孔繁星扶着紧握毛笔的学生的小手如是说。他练就一手好书法,每逢寒暑假便在荔枝村的孔氏宗祠开展书法免费义教活动,至今已有十多年。从最开始只有几名学生的小规模学习,发展到现在几十人的大班教学,孔繁星义务教过的学生500多人,深受附近村民的敬重。

孔繁星同时也是荔枝村农家书屋的管理员,他以农家书屋为平台,积极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大精神和新时代“枫桥经验”扎根农村,让党的理论和思想深入人心。通过带领村民参加农家书屋普法宣传主题阅读活动,让大家在阅读中充分交流,丰富精神生活,引导群众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

通过孜孜不倦的教化和主动作为,各类刑事案件已在荔枝村内绝迹,社会面历史涉毒人员复吸率为0,戒断后就业率100%。当地还通过引进公益书吧、制定书香古村研学旅游路线、亲子乡村穿“阅”等德治教化系列活动,在以孔繁星为代表的身体力行倡导和谐平安的村民支持下,厚植文明乡风,共建德治乡村,夯实了荔枝村平安建设的基础,以循循善诱的德治,让平安与稳定成为凝聚乡村人心的最大公约数。

当家作主,激发自治新活力

近年来,荔枝村逐步完善村民小组集体资产交易管理、分红及补偿款分配、大额资金使用等重大事项实施流程,通过重新制定群众认可度高的村规民约,提升村民共建美好家园的意识,自发参与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中,更让自然村和经济合作社的重要事权管理和决策运行变得有章可循。

荔枝村探索将农村集体“三资”处理合法性审查的关口前移,对涉及农村集体“三资”处理的项目,自发邀请驻村法律顾问进行提前把关,从源头上进行把控,有效地防范消除了因农村集体“三资”处理不当而产生的矛盾风险隐患。

结合村中浓厚的儒家“和”文化,荔枝村吸纳村中老党员、老干部和德高望重的乡贤成为平安志愿者,实现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让村民参与到平安村居建设中,形成齐参共治的新格局,让荔枝古村焕发平安建设新风貌。

集思广益,赋能智治新动力

荔枝村以智慧治理为支撑,发挥“雪亮工程”作用,为群众织起一张安全牢靠的监控防护网。通过将数字化与乡村治理相结合,该村打造“互联网+乡村治理+志愿服务”新模式,构建智治乡村,让群众共享安全稳定美好家园。

荔枝村还积极响应号召,建立乡贤人才库,依托春节、国庆等返乡高峰,搭建起乡贤反哺桑梓、温暖故土的常态化交流平台。经过乡贤们的积极建言和牵线搭桥,肇庆市首家乡村新华书店落户荔枝村,一体打造新型阅读文化空间,成为周边地区乡村文化新地标;通过设计书香古村研学旅游路线,持续举办亲子乡村穿“阅”等研学系列活动,荔枝村内建成地市级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依托肇庆八景之一的神符玉峭,引入专业文旅公司开发哈哈乐农耕文化园,让荔枝古村焕发现代农业产业新风貌,成为高要区“龙腾莲塘凤翔神山”乡村振兴示范带农、文、旅三产融合发展的耀眼明珠。

西江日报、西江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西江日报”电子报,以及注明来源“西江日报”、“西江网”的所有文字、图片、视频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版权均属西江网所有。凡是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链接、转贴、编辑或其它方式发布。已经被本网授权的,使用时必须做到:(1)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作者信息“西江日报记者***”、相关图片和视频的出处及作者。(2)如修改标题,必须注明原标题。(3)如果从其他平台间接转载本作品,仍须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
2.
本网未注明“来源:西江网”或“来源:西江日报”的作品信息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认同其观点或真实性,如其它媒体、网站或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行负法律责任。擅自使用西江网名义转载或盗用西江网名义发布信息,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3.
本网转载的部分文字、图片、表情包、GIF动图等作品素材来源于网络,均为暂时无法找到版权来源,请作者或版权权利人联系我们,以便发放稿费。
4.
如本网发布或转载内容涉及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
联系人:罗小姐、陈先生(电话:0758—2722284)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事业单位

粤ICP备0910275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本网站由肇庆市融媒集团有限公司(西江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者建立镜像 Powered by Cms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