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庆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陈明红
4月8日是国际珍稀动物保护日,记者从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下称“鼎湖山保护区”)管理局获悉,近年来,鼎湖山保护区陆续发现野生动物分布新纪录,野外种群数量稳步增长。
作为我国第一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鼎湖山保护区经过几十年的保护,生物物种越来越丰富,被生物学家称为“物种宝库”和“基因储存库”。
今年1月,鼎湖山保护区在开展野生动物监测过程中,于杜鹃山一带拍摄到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红胁绣眼鸟。近些年来,黑眉柳莺、白眉棕啄木鸟、白喉短翅鸫、棕脸鹟莺等珍稀物种的新分布,也在众多摄影爱好者、志愿者的镜头下被记录。
据不完全统计,鼎湖山保护区近十年已发现包括赤腹松鼠、厚嘴绿鸠、楔尾绿鸠、凤头蜂鹰、红胁绣眼鸟、眼镜王蛇、阿环蛱蝶、波太玄灰蝶等在内的200余种陆生野生动物分布新纪录。
鼎湖山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范宗骥介绍,目前,鼎湖山保护区记录有鸟类276种、兽类43种、爬行类58种、两栖类23种、鱼类25种和已鉴定的昆虫842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71种(一级7种、二级64种)。
多年来,鼎湖山保护区通过构建野生动物保护体系,以分区管理为载体,实行科研监测与资源管护相结合,并联合专家学者对珍稀濒危植物采取就地保护、迁地保护的措施,为珍稀动物保护工作提供了重要支撑。
“我们通过红外摄影技术等开展野生动物及人为活动的长期监测,结合视频监控与护林员巡护等全方位严格保护措施,同时加大对野生动物的保护宣传力度,防止偷盗偷猎和破坏野生动物行为的发生,有效推进珍稀动物保护工作。”范宗骥表示,鼎湖山保护区已然成为野生动物安全稳定的重要栖息地,经常可见珍稀野生动物活动的踪影。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