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端州下瑶:重塑街巷记忆 提升社区品质
分享到

微信

微博

0
分享到-微信
X

核心提示: 走进端州区城西街道下瑶社区,一面面色彩浓烈的墙画映入眼帘,道路两旁、巷道转弯处、房屋围墙等增红添绿,墙画与花树相映成趣,好一幅生态宜居的“美丽图景”。

经过“微改造”,下瑶社区烟火地井历史记忆被唤醒。 西江日报记者 梁小明 摄

经过“微改造”,下瑶社区烟火地井历史记忆被唤醒。 记者 梁小明 摄

肇庆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胡源愿 通讯员 何玮珊

走进端州区城西街道下瑶社区,一面面色彩浓烈的墙画映入眼帘,道路两旁、巷道转弯处、房屋围墙等增红添绿,墙画与花树相映成趣,好一幅生态宜居的“美丽图景”。

“社区有了这些墙画后,看上去整洁多了。道路两旁还栽种了鲜花,路过都让人非常愉快。”下瑶社区居民陈小姐高兴地说,“现在大家都会自觉维护社区环境,不少市民游客来到这里拍照打卡。”

下瑶社区是“百千万工程”省级典型社区,在市、区的精心指导下,通过对10个街巷节点进行因地制宜的“微改造”,大大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居民幸福感。

城西街道党工委专职副书记叶达斌介绍,下瑶社区这次改造不是简单地刷墙美白,而是注重对民居和老建筑的保护和活化利用,把周边环境和历史人文高度融合,对旧村巷道内的水井、青砖房屋、大榕树、社坛等具有历史气息的标志,通过简单合理的设计,展现社区特色。

历史人文的唤醒与传承是下瑶社区“微改造”的一大亮点。始建于清朝中期的烟火地井,古时是作为村民集中燃放烟花爆竹和举行大型活动的场地,经过修缮得以活化利用。

下瑶窑砖历史、醒狮文化、市级非遗项目周家拳、特产莲藕、裹蒸……一幅幅充满下瑶特色的彩绘作品,亮相于居民楼外墙。一笔一墨、一步一景,让原本斑驳陈旧的墙面,充满历史文化气息。

下瑶社区居民、周家拳第四代传承人黄桂伟介绍,舞龙舞狮和周家拳是下瑶社区的文化传统,至今已有90多年的历史。此次社区改造融入了很多醒狮和周家拳的元素,能让更多居民了解传统技艺,助力非遗文化传承。

下瑶社区党委副书记黄楚韵介绍,为支持社区改造,推进典型社区建设,社区党委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积极发动社区“邻里先锋”服务队、共建单位志愿者以及辖区党员,参与翻新村道巷道、清理乱堆乱放、增绿补绿等为民服务行动,并发动社区企业和乡贤支持。

现在的下瑶社区,处处显露绿美生机。转角处,风化的红砖民房经过彩绘和挂件,焕发出新的生命力。放学时段,孩童在幼儿园前的村民会客厅里嬉戏,老人在榕树下乘凉等候,画面温馨和谐。

“微改造”过程中,下瑶社区无不呈现出设计的精心与细心。从“微改造”入手,依照现实场景的特色,通过因地制宜的方式,既尊重历史人文,保留传统古韵景观,也巩固人居环境整治,改善群众的生活环境,具有示范意义。

西江日报、西江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西江日报”电子报,以及注明来源“西江日报”、“西江网”的所有文字、图片、视频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版权均属西江网所有。凡是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链接、转贴、编辑或其它方式发布。已经被本网授权的,使用时必须做到:(1)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作者信息“西江日报记者***”、相关图片和视频的出处及作者。(2)如修改标题,必须注明原标题。(3)如果从其他平台间接转载本作品,仍须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
2.
本网未注明“来源:西江网”或“来源:西江日报”的作品信息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认同其观点或真实性,如其它媒体、网站或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行负法律责任。擅自使用西江网名义转载或盗用西江网名义发布信息,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3.
本网转载的部分文字、图片、表情包、GIF动图等作品素材来源于网络,均为暂时无法找到版权来源,请作者或版权权利人联系我们,以便发放稿费。
4.
如本网发布或转载内容涉及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
联系人:罗小姐、陈先生(电话:0758—2722284)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事业单位

粤ICP备0910275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本网站由肇庆市融媒集团有限公司(西江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者建立镜像 Powered by Cms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