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庆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谢江涛
当手表遇上端砚石、广绿玉,会擦出怎样的火花?日前,记者走进利玛窦制钟坊,看到钟坊负责人、市自鸣钟制作技艺传承人李宝庆耗时三年构思制作的产品——“肇庆潮”文创手表。
“希望通过这种旧艺新造,让更多人知道‘中国第一钟’诞生在肇庆,也让肇庆千年文化、百年技艺乘着‘国潮风’‘时尚风’被更多人看见和喜欢。”李宝庆表示。
文创表积淀千年文化
在琳琅满目的自鸣钟展品中,李宝庆制作的“肇庆潮”文创手表无疑是最精致的“显眼包”。
只见铜钢表壳内,一块块由青紫带红的紫端、温润细腻的白端、青翠欲滴的广绿玉制作而成的表盘,方寸间透露出凝重浑厚,又显清新别致的肇庆风韵。
“制造这种表,最难在于表盘的切割。”李宝庆介绍,以硬度为10的钻石作对比,砚石、广绿玉的硬度只有3左右,因此刚开始切割时,这种材质的表盘废品率比较高。
经过反复多次尝试,李宝庆总算找到了0.4毫米这一最佳切割厚度。他告诉记者,这一厚度刚好能跟机芯、表壳镶嵌在一起,由于每一块表盘的石材取材位置不同,纹理千差万别,因而每一块文创手表都是独一无二的。
相对于钟来说,现代人更容易接纳表,一是方便实用,二是品位的体现。“砚修身、玉养人”,而四大名砚之首的端砚,以及色彩斑斓的广绿玉正是文化修养的最佳体现。
“肇庆的端砚文化至今有一千多年,而自鸣钟制作这一技艺也有四百多年的历史,将二者嵌入一表里,这是石韵天成,也是相得益彰。”李宝庆自豪地说。
老技艺演绎“新国潮”
400多年前,中西文化交流第一人利玛窦来到肇庆,在仙花寺里带领两名本地工匠制造了中国第一台机械自鸣钟,从此改变了中国几千年的时间观念。
其实早在几年前,作为市自鸣钟制作技艺传承人,李宝庆就尝试将肇庆风物与自鸣钟结合在一起,比如推出过端砚钟、红木钟等产品。
此次制作文创手表,李宝庆也把自鸣钟制作工艺,如打磨、抛光、镌刻、雕刻等,融入到手表制作中,并与机械机芯、人造蓝宝石镜面、不锈钢表壳组装在一起,实现传统工艺与现代高科技的有机结合。
“中国第一台机械自鸣钟诞生在肇庆的这段历史其实很少人知道,我就是希望通过制作这种文创手表,进一步宣传肇庆的钟表文化,讲好自鸣钟制作技艺故事。”李宝庆坦言,传统技艺往往陷入“叫好不叫座”的现实困境,要让更多年轻人知晓、让市场接纳,就得兼顾实用性和美观性,在坚守与变革中为老技艺穿上时代新衣,注入更多发展活力与生机。
当然,这种创新也是一种工匠精神的时代传承。“中国自鸣钟在肇庆诞生,开启了近代世界历史进程的直观表达,当中体现了利玛窦敢为人先的开创精神、精益求精的工匠智慧。”李宝庆表示,制作这款文创手表八成以上要手工,这就是工匠智慧、工匠精神的最佳体现与传承。
嵌入肇庆砚玉的文创表已上好发条,沉淀百年的自鸣钟还在继续转动。李宝庆说,接下来,他将继续探索更多融合创新发展的方式,讲好肇庆自鸣钟制作技艺的时代新篇,同时通过线上展销、文博会展览的渠道,推动更多肇庆传统工艺传承发展、长久保护和永续利用,在融入时尚、引领“国潮”中焕发出勃勃生机。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