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代表在高要区行政服务大厅办理业务。 西江日报通讯员 梁俏玲 摄
西江日报记者 林琳 通讯员 梁俏玲
今年以来,“制造业当家”号角响彻南粤大地。高要区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指引,大力实施肇庆市2023年经济建设“十项行动”,强化实施“安商行动”,以“政府有为”换取“市场有效”,构建“营商高要,安心发展”的高质量发展新格局,亮明聚焦制造业、大抓制造业的主攻方向和抱团发展、勇立潮头的鲜明态度。
建强服务载体释放市场活力,推进制造业“强起来”
“我们实施镇(街道)‘点菜’、区‘上菜’的赋权方式,今年3月顺利推动85项区级事项下放金利,扩大发展自主权。”高要区政数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区率先设立全市首个银行网点“企业开办全流程服务专区”,让市场准入更高效便捷。“我们还增设了肇庆金利高新区商标品牌培育指导站,实现一站式办理24项商标业务。”
为进一步推动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高要区以打造“高要事·高兴办”政务服务品牌为抓手,出台高要区公共政务服务体系实施方案和便民服务中心建设要点,以点带面推动区、镇两级政务服务大厅创建标杆大厅。同时,丰富“粤系列”应用,上线“活力高要”粤省事专栏,指尖可办8大类45项高频事项。此外,深入推进本地政务服务积极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跨域通办”合作地区新增深圳市龙华区和佛山市三水区,达成合作事项524项,企业和群众异地办事不用跑。
“我们的建设工程业务现已全面推行电子保函替代缴纳保证金,可以降低企业交易成本,为企业投标增速减负。”肇庆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高要分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1-11月,高要全区45个建设工程招投标项目中,已有19个项目使用电子保函,占比42%。
做优项目流程加快项目落地,推进制造业“优起来”
高要区依托“粤系列”平台,重构产业项目审批验收一站式代办服务模式,全面优化涉企服务能力。目前,运用“全肇办”累计为294个项目提供跟踪服务,记录服务日志1788条,“粤商通”注册用户达7.3万,同比增长25.76%。
该区服务企业“高效办”还体现在推行二手房“带押过户”新模式。通过“存量房转移+抵押权转移”,实现无需归还原有贷款即可过户抵押,极大缩短交易时间。今年1-10月,高要全区二手房一天办结率96.8%,一手房一天办结率99.17%,登记财产服务质效双提升。
为服务企业“舒心办”,高要区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关键环节改革,优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流程,大力推行工建项目联合验收,7个验收事项实现并联办理,同时持续实施“双容双承诺”直接落地改革。截至今年11月,全区签订项目15宗,投资总额29.28亿元,项目缩短建设周期4个月以上。
用好关键要素全面扶企惠企,推进制造业“好起来”
用好关键要素是激发市场活力的重要一环。高要区大力开展低效园区和产业平台治理行动,深入实施“三旧改造”,将空间“存量”变发展“增量”。推进工业用地“标准地”出让,消化处置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今年已处置7572亩,有效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我区依托肇财扶助平台,对惠企利民财政补贴政策实行‘一张清单’管理。”高要区工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区协助嘉利车灯、鸿泰科技、鸿兴精密、金晟新能等企业申报省先进制造业发展专项资金,下达扶持资金930多万元,已全部兑现完毕。
依托“肇融码+融资首贷专窗”,积极拓展首贷户,是高要区为诚信企业提供的贷款“绿色通道”。目前“肇融码”共收录182家企业融资需求,已为138家企业提供融资4.74亿元。截至9月末,高要全区“银税互动”发放贷款金额2.86亿元,惠及企业309户,实现税企双赢。
从严护企净商强化法治保障,推进制造业“稳起来”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高要区以巩固提升信用体系建设成果为抓手,护航企业高质量发展。在招投标、市场准入等5个领域,创新信用报告应用;在生态环境、工程建设、税务等30个领域,实施信用分级分类监管,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
同时,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推动市监、交通、水利及南岸街道4个行政执法单位制定包容审慎监管执法减免责“四张清单”,并建立健全“镇街吹哨、部门报到”机制,组织开展“乡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提升年”活动。
此外,该区还与12345热线建立信息共享机制,成立知识产权检察办公室、“行政执法与司法审判工作协作办公室”,重点加强市场监管部门与司法审判协作配合,在全市率先实现知识产权检察“四检合一”。
注重诉求响应加强政企沟通,推进制造业“跑起来”
12345热线是党委政府联系服务企业、群众的“连心桥”。“我们充分发挥12345热线主渠道作用,建立从接诉到反馈的闭环运转体系,提高涉企诉求响应水平。”高要区政数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1-10月,12345热线共接业务工单14989宗,其中企业类诉求342宗,满意率从去年的89.45%提升至97.15%,位居全市第三。
为进一步拉近政企沟通距离,高要区常态化开展“企业家接待日”和“政务服务大体验”活动,并设立“疑难事项”及“企业诉求”窗口,让企业诉求直达快办。截至目前,共优化办事指南800多次,解决企业诉求8宗,“疑难事项”26个。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