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成托育园里,专门为幼儿开设了“超市”。图为孩子们在模拟购物。
文/西江日报记者 戴福钿 通讯员 刘伟 图/西江日报记者戴福钿
让三岁以下的婴幼儿有人照护,让父母无后顾之忧,着力构建多元化、多样化、覆盖城乡的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是国家《“十四五”公共服务规划》提出的刚性任务。
近日,广东省发布了首批示范性托育机构名单,肇庆高新区育成托育园成为我市唯一上榜机构,其托育服务有何特色?8月8日,记者前往采访。
回归生活,把社会“搬进”托育园
走进育成托育园,从其温馨舒适的场所建设,别具一格的活动场景营造,传统生活文化体验渗透,不难看出其“幼有优育”的创新路径。
育成托育是肇庆高新区一家大型社区托育园,专注为0至3岁婴幼儿提供托育服务。
“我有10元,想买这个6元的饮料。”“老师,我要买薯条、饮料和牛奶,给您20元,要找零钱给我哦。”……如此生活化的场景,发生在育成托育园的生活小超市。
“不同于大部分偏向知识灌输的托育机构,我们更注重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育成托育园园长陈洁芬介绍,依托3千多平方米的场所优势,该园精心设置了亲子感统室、运动室、母婴室、游玩室、宝宝书吧、儿童主题亲子乐园等多元活动空间,能大大满足托育服务需求。
经过大量走访调研,育成托育园团队发现,3岁以下的婴幼儿,生活自理与动手能力相对薄弱,若不加以科学引导,不利于孩子日后健全人格的发展。
“我们要敢于突破,办更利于孩子发展的托育!”陈洁芬介绍,托育园进行了大刀阔斧的变革,将视野从常规素质教育,拓宽至回归生活体验,创新打造了生活小超市、交通小镇、创意小厨房等仿真场景,让孩子参与角色扮演,在玩中学、学中玩。
托育园还根据婴幼儿特点,创设了系列生活体验课程,如回归常规家庭环境,让孩子体验整理和做家务;采购新鲜蔬果,指导孩子亲手制作食品;创设情景,引导孩子感受人际交往等等。
历经一年多时间探索,如今,回归生活的体验式教学,赢得了家长的普遍点赞,成为育成托育园特色之一,吸引不少省内外托育机构前往学习借鉴。
无微不至,提供“母亲”式照护
为实现“幼有优育”,近两年,育成托育园全面提升了照护服务,在提供全托、半日托和临托的同时,增设了药浴泡澡等婴幼保健照料服务。
进入该托育园药浴室,浓浓的艾草清香迎面扑来。一旁的药浴区里,孩子们一边在保健师的照料下泡澡,一边互动交流,摆弄着池里的各式小玩具。
“这个药浴室和旁边的游泳馆,是我们在常规看护照料婴幼儿之余,特别增设的服务。”陈洁芬解释,希望孩子们能够增强体质,健康成长。
为打造“养育、教育、保健”于一体的特色服务体系,2021年,该园聘请专业的保健师、育婴师,为婴幼儿提供药浴与游泳,成为肇庆高新区首家探索该类型服务的托育机构。
“我们同时开设了武术与健身、营养与喂养、预防与调养、体检与测评等保健服务,并为婴幼儿成长发育定期评估。”陈洁芬透露,该托育园还打造了家长课堂,给家长分享戒奶、婴幼儿护理和心理疏导等健康教育知识,以促进家园共育,为婴幼儿健康保驾护航。
留住人才,打造“忠诚”师资团队
目前,我国托育服务普遍存在人才短缺现象。激活托育行业“一池活水”,破解师资力量薄弱现状,是重中之重。在该问题上,育成托育园作出了有效探索。
“现在,我们托育园共有6个班,托育婴幼儿近百人。职工26人,每班配备2名教师,1名保育员。”陈洁芬自豪地说,他们所有职工均持证上岗,且大部分在该机构任职已超3年。
在托育行业人才短缺的大环境下,育成托育园为何能留得住人?记者深入采访发现,重视职工培训、福利和团队凝聚力建设,是育成“把人留下来”的万能法宝。
彭碧云是育成托育园一名教师,肇庆本地人。此前曾辗转肇庆高新区早教中心以及幼儿园任教,就职时间均不长。
“2018年,我成为育成大家庭的一员,至今已有5年时间。”谈及愿意留在园所的原因,彭碧云坦言,“公司注重团建,能学到很多东西,且待遇相对优渥,有五险一金。”
陈洁芬补充道,为打造一支优质的师资力量,该托育园招聘的教师全是学前教育专业,大专以上学历。为提高员工的专业素养,他们定期组织大家“走出去”,深入各城市优秀托育机构学习。同时,积极参与卫健部门等组织的专业培训,以不断满足托育市场发展需求。
为留住人才,育成托育园在保证待遇的基础上,出台了专门的奖励机制。如参加继续教育并取得相关证书的职工,以及教学成绩优异的职工,给予现金、外出旅游等奖励。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