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怀集县退休老党员黎武祥自掏腰包扮靓村庄,七旬老翁打造“花园村”
分享到

微信

微博

0
分享到-微信
X

核心提示: 走进怀集县大岗镇石田村委会下石滑村,道路两旁的花圃里,姹紫嫣红,五彩缤纷。一旁的小公园,葱葱郁郁的各式绿植,随风摇曳,婀娜多姿。村民在树下闲话家常,一派生机盎然的美丽新农村景象。

黎武祥在村口小公园浇水淋花、清理杂草。 西江日报记者 梁小明 摄

黎武祥在村口小公园浇水淋花、清理杂草。 西江日报记者 梁小明 摄

西江日报记者 戴福钿 通讯员 高健

走进怀集县大岗镇石田村委会下石滑村,道路两旁的花圃里,姹紫嫣红,五彩缤纷。一旁的小公园,葱葱郁郁的各式绿植,随风摇曳,婀娜多姿。村民在树下闲话家常,一派生机盎然的美丽新农村景象。

令人惊讶的是,该村随眼可见的花卉绿植,是村内74岁退休老党员黎武祥自掏腰包所种。他用一己之力,助力村庄蜕变为人人艳羡的“诗与远方”。

退休返乡:将村庄打造成美丽花园

8月1日,记者来到下石滑村,黎武祥正戴着草帽,在村口小公园清理杂草,他打算种些鸡冠花。尽管皮肤被晒得黝黑,手脚布满蚊虫包,但瘦小硬朗的他依然乐此不疲。

黎武祥是下石滑村人,出生于1949年。此前一直在大岗镇政府就职,负责文书递送、绿植养护、出入口值守等工作,并兼任大岗居委会党支部书记,直至71岁才卸任。

2021年,黎武祥退休回到村里。“闲得慌!”于是,他将家旁的小庭院改造成小花园,种植花卉绿植,培育花苗。

“越种越上头,花卉绿植越来越多。我知道,他的梦想不局限于庭院。”妻子陈春芬告诉记者,回乡后,黎武祥常叹息,“本应是宜居天堂的乡村,偏偏处处荒芜,太浪费了!”

很快,黎武祥就开始了“圆梦行动”:将培育的绿植,移植到屋前及墙边,营造花园式居所。紧接着,请来钩机,清理“三清三拆”后遗留的满地泥砖,在村里开辟出3亩多土地,计划种上绿植。

“中途曾遭到村民阻挠,说我打着种植名义,私占他们的土地。”被泼了一盆冷水的黎武祥,被逼停下手头工作,“明明是为村做好事,怎么就成了私占土地?”

为促成该事,他多番奔跑,向石田村委会寻求帮助,主动与村民沟通,最终得到了认可。“我在这片地上,规划出公共菜园、植被观赏园。”黎武祥高兴介绍,其种植的蔬菜、花卉以及带有造型的绿植,赢得不少路过村民的点赞。

去年,黎武祥又将眼光瞄准了村前空地。“这里长满杂草,加之有个池塘,蚊子蚂蚁多,大家经过都避之不及。”但黎武祥偏偏看上了这块“风水宝地”,“挨着农田,有池塘,多好的休闲场所!”

清理杂草、翻土移植、挑水浇灌……在黎武祥的努力下,不出一个月,这片土地迎来大变身:池塘四周种满观赏绿植,旁边空地有多个花卉种植区,一年四季,花卉竞相绽放,村民纷纷走出家门,观赏闲逛。这里自然而然成了大家休闲玩耍的小公园。

截至目前,黎武祥已在村内公共用地、空置宅基地,种植了上万株花卉绿植,覆盖1500多平方米,将这个普通的乡村,装扮成了美丽花园。

无私付出:感召村民扮靓家园

2021年至今,黎武祥垦植的所有花销,均由他自掏腰包解决。随着种植面积的增多,忙不过来了,他就出钱请人帮忙除草,并出资装上自动喷淋系统,用自家自来水浇灌花卉绿植。

“我有钱!”采访中,每每谈及花销,黎武祥都轻描淡写地说,让在场人员一度认为他收入颇高。

但记者深入了解发现,黎武祥夫妻每个月的退休金及补贴仅2千余元。截至目前,已为美化村庄支出超1万元。尽管儿女事业有成,但他从不接受他们的补助。“退休金花不完,用来美化乡村,很有意义。”黎武祥说。

黎武祥的无私付出,感动了村民。大家相继加入美丽乡村建设队伍,主动让出土地,参与垃圾和杂草清理,在房前屋后开辟花圃及小花园,种植黎武祥培育的花卉绿植。

此外,在黎武祥的感召下,近两年,下石滑村乡贤纷纷捐资出力,重新修建了村里的危桥,扩建了部分主干道,人居环境大大改善。

“我们这哪是乡村,分明是别墅区。”正在村道闲逛的六旬老人卢桂珍,对村庄的变化,很是自豪,“以前,我们这是偏远杂乱的农村,现在不同了,倒腾起来,不比城里的小区差。”

借鉴推广:周边乡村纷纷效仿

下石滑村的美丽蜕变,引来了其他村艳羡的目光。据此,石田村委会以黎武祥为先进典型,在辖区自然村广泛推广绿化种植,带动其他村效仿。

土地有了,花卉绿植从哪来?“我这多的是,随便拿。”得知周边自然村要在空置地开辟小花园,黎武祥主动捐献培育的绿植。

“哪里多的是,实际上是他悄悄多弄了两个育苗基地。”陈春芬道出了丈夫隐藏已久的“秘密”,“为满足大家所需,他将原本一个育苗园,扩大到三个,种了数十种花卉绿植,较以往更忙了。”

“我们‘偷’了黎伯的创意,他还乐呵呵全力支持,很感动。”石田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聂春飞称,目前,辖区6个自然村中,已有2个效仿开展种植。“我们将继续以下石滑村为美丽乡村建设示范点,依托黎武祥的花卉培育基地,向其他自然村推广。”

聂春飞透露,该村委会还计划争取资金,趁着人居环境提升的契机,在各自然村公共活动场所配套健身等休闲设施,进一步助力美丽乡村建设。

西江日报、西江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西江日报”电子报,以及注明来源“西江日报”、“西江网”的所有文字、图片、视频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版权均属西江网所有。凡是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链接、转贴、编辑或其它方式发布。已经被本网授权的,使用时必须做到:(1)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作者信息“西江日报记者***”、相关图片和视频的出处及作者。(2)如修改标题,必须注明原标题。(3)如果从其他平台间接转载本作品,仍须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
2.
本网未注明“来源:西江网”或“来源:西江日报”的作品信息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认同其观点或真实性,如其它媒体、网站或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行负法律责任。擅自使用西江网名义转载或盗用西江网名义发布信息,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3.
本网转载的部分文字、图片、表情包、GIF动图等作品素材来源于网络,均为暂时无法找到版权来源,请作者或版权权利人联系我们,以便发放稿费。
4.
如本网发布或转载内容涉及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
联系人:罗小姐、陈先生(电话:0758—2722284)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事业单位

粤ICP备0910275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本网站由肇庆市融媒集团有限公司(西江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者建立镜像 Powered by Cms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