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会市东城街道清东村运动会拔河赛现场。受访单位供图
西江日报记者戴福钿
今年以来,为弥补疫情带来的疏离感,我市各村(社区)纷纷行动,举办了由村民共同参与的运动会、篮球赛、联欢晚会等文体活动,进一步提高村居活力,有效改善了村民的生活品质,营造出邻里和谐、团结互助的浓厚氛围。
村居文体活动热闹举办
7月中旬,四会市东城街道清东村文化广场热闹不已。篮球场上,清东村委队与村民联队二队在激烈角逐;另一旁,男子拔河比赛同步进行,大家正使出浑身解数,只为赢得比赛。而场外,围观的群众热情高涨,不断激情呐喊,将活动气氛推向高潮。
据了解,该场活动为清东村自发举办的运动会,为期10天,设有篮球赛、拔河、乒乓球赛等群众喜闻乐见、参与度高的项目,吸引了约100名居民参赛。
尽管是村级运动会,然而,清东村却举办得毫不逊色。丰厚的奖金,精心设计的队服,专业有活力的拉拉队,座无虚席的观赛现场,俨然一个大型体育赛事。
与清东村不同,近段时间,肇庆高新区龙湖社区结合居民所需,在上营文化广场举办了一场别出心裁的广场舞汇演暨便民服务活动。依托社区居民爱跳广场舞的优势,该社区组织了65名居民、6支队伍同台表演。同时,通过设置摊位,召集有技能的居民,为大家提供义诊、义剪等便民服务,并向现场群众分发帆布包,让大家一同在上面涂鸦。
除了上述活动,高要区文峰社区、四会市大沙镇岗尾村、怀集县下帅乡竹六村等村(社区),亦相继举办了趣味体育、文艺表演、篮球赛、联欢晚会等活动,进一步丰富了村民的文体生活。
有效助力和睦邻里建设
记者了解到,上述村居文体活动均为村民自发推动开展,形式和奖品较接地气,不仅丰富了村民日常生活,而且还为大家提供了沟通交流的平台,有利于进一步增进邻里感情。
“疫情期间,村里没有举办过集体活动,大家也鲜少出来闲聊,彼此之间的疏离感越来越强。”四会市东城街道清东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李水强告诉记者,今年以来,居民渴望举办村级文体活动的呼声越来越强。经过意见收集、组织商议等流程,最终大家决定举办一场村级运动会。
令李水强意想不到的是,运动会方案一经发布,居民报名热情空前热烈。“仅用不到一周时间,我们参赛名额就报满了,报名者年龄从16岁至75岁不等,甚至有不少人特意从外地赶回来参与。”李水强自豪地说。
不止于报名,运动会举办期间,清东村居民也纷纷放下手机、电视、电脑,相约到文化广场观看赛事,为参赛者加油鼓劲。“大家在一起有说有笑,齐心协力参与赛事,邻里关系、凝聚力在无形中得到增强。”谈及该场运动会,居民陈文杰连连点赞。
肇庆高新区龙湖社区的广场舞汇演暨便民服务活动,同样得到了居民的积极响应。“得知社区要举办大型活动,很多在外打工的居民以及外嫁女纷纷赶回来,有人加入广场舞表演行列,有人报名成为秩序维护员等志愿者。”该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林翠介绍,活动共吸引了近200名居民参与,“大家聚在一起看表演、享服务,其乐融融,这个原本寂静的社区更有精气神了。”
“疫情3年,我与乡亲们极少见面。这次因为社区活动,有机会与从小长大的姐妹们一同排舞、表演,以往的亲切感又回来了!”巫祥容是龙湖社区一名外嫁女,因疫情影响,近年极少回娘家。得知社区要举办广场舞汇演,她主动报名加入表演行列。她笑着告诉记者,活动当天,看着邻里街坊聚在一起,参与活动、闲话家常,亲切融洽的氛围令她尤为感动。
解决资金掣肘是关键
采访过程中,部分村居负责人坦言,尽管文体活动有利于丰富居民生活,促进邻里和睦,然而,要举办此类活动就必须要解决一大难题——活动资金。
“举办一场上规模的村居文体活动,要考虑裁判、秩序维护等人员劳务费用,以及奖品、队服等支出,少则数千元,多达数万元。对村居来说,这个开销难以解决。”高要区文峰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慕容国亮坦言,尤其是对于集体收入不高的村居而言,要花费资金去举办一场大型文体活动,难上加难。
鼎湖区广利街道龙二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黄锡坚同样表示,资金短缺是制约村居文体活动的关键。“我们社区也曾多次探索举办文体活动,不过都因资金问题一一搁置。”他透露,使用村居集体资金,要经过居民大会表决、公示等复杂流程,一来时间耽搁较长,二来居民意见难以统一。
在资金问题上,我市不少村(社区)已作出有效探索。如四会市东城街道清东村向当地文广旅体部门、街道寻求支持,有效解决了整场运动会4万多元开支;肇庆高新区龙湖社区通过向地方企业拉赞助等方式,缓解了资金难题;怀集县下帅乡竹六村组建了一支义务志愿队担任活动工作人员和评委,并面向村民开展募捐,用当地农副产品作为活动奖品,大大降低了开销,有效助力各项文体活动顺利开展。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