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日报记者 刘浩辉 通讯员 何斯辉
在怀集县岗坪镇太原村与广西贺州市八步区灵峰镇爱群村交界附近,车辆穿梭于两广之间。国道旁,省际廊道产业示范基地果树葱茏、硕果连枝。往东走约4公里,就是岗坪圩镇。每逢圩日,便有广西群众跨省前来赶集,男女老少到镇上置办日用品或销售农产品。人来人往间,呈现粤桂交界区域“山水相连、人缘相亲、文化相通、产业相融”的和谐景象。
岗坪镇地处怀集县西部,是广西贺州入粤的咽喉之地,全镇4.5万人。岗坪镇太原村、维安村与广西灵峰镇爱群村接壤,是松柏河上下游村庄。过去因缺少沟通机制,农耕期上游筑坝截流导致下游无水可用、放养黄牛踩踏邻村庄稼林木等问题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两地稳定发展。
2020年,为解决两地多年来存在的纠纷难题,岗坪镇会同广西灵峰镇建立跨省(区)村际党建联席会议合作交流机制,共同建设粤桂省(区)际睦邻廊道社会治理共同体,打造两省(区)交界共建共治共管的社会综合治理体系,切实维护两省(区)交界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矛盾化解了,合作就有了基础,共同发展就有了可能。“岗坪与灵峰土地相连、产业相近,为什么我们不能一起搞一个项目,共同发展产业呢?”在一次联席会议上,太原村党总支书记郭志富提出想法。这一提议引起了维安村党总支书记黄世贵、灵峰镇爱群村党总支书记黄世昉的共鸣,得到与会人员一致赞同。
不过,又有新的问题摆在眼前。两地虽然“土地相连、产业相近”,但由于“插花地”“飞地”的问题导致土地“两地化”“碎片化”,严重制约两地产业实现跨区域规划、成片连片利用。作为党建联席会议轮值主席,郭志富积极谋划产业带项目,推动省(区)际廊道产业带发展。
解决土地“两地化”“碎片化”问题,就要实施土地流转,整合连片土地。灵峰、岗坪两镇三村都有优势资源、优势产业,有很好的合作基础。如果组建一支产业合作协商队伍,两镇三村必然在产业合作、发展共享方面更上一个台阶。
为此,岗坪镇与灵峰镇多次召开党建联席会议,开展省际睦邻廊道党群议事厅村民民主议事,决定依托省际党建联席会议制度,将党员嵌入产业链,共建产业合作协商队,实行“党员联系农户”制度,共同协商解决产业发展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为做通村民思想工作,产业合作协商队挨家挨户动员两地村民进行土地流转,整治撂荒地400亩,流转土地1400亩。
乘着这一东风,两地立足两省(区)交界区位优势,加强省(区)际廊道产业带整体规划设计,聚焦两地丝苗米、莲雾、红宝石芭乐、芋头等特色优势产业,引入龙头企业共建省(区)际廊道产业示范基地,以“党组织+合作社+企业+农户”模式实现联农带农。其中太原村种植红宝石芭乐、莲雾、鹰嘴桃等台湾水果约500亩,维安村种植怀集丝苗米约600亩,灵峰镇爱群村种植荔浦芋头约300亩,粤桂省(区)际边界红色睦邻廊道(灵峰·岗坪)产业基地项目80亩,辐射带动2300亩“粤桂一家亲”产业融合示范带发展,解决就业岗位500多个,推动两地三村的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在12万元以上。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