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为一酒店在大厅显著位置设置的价目表。或许不久后,这个表会加上“明白标量”。
文/图 西江日报记者 杨永新
国家发改委近日公布《关于防止和减少餐饮浪费的公告(征求意见稿)》,内容包括严格明码标价、推行明白标量、减少宴会餐饮浪费等,目的是引导消费者适量点餐、减少浪费。
其中,推行“明白标量”这一项引发市民关注。因为在现实中,餐饮企业的菜单上只标注价钱,几乎没有标注份(重)量。这项政策将会给餐饮业带来哪些影响?消费者和餐饮业负责人又如何看待?记者对此进行采访。
“我支持这个做法。”市民莫先生接受记者采访时提到,明白标量就是让消费者有知情权,并能作为点菜参考,份量大就少点,份量小可适当增多,减少浪费。“有一次,我和三个朋友到北岭山某餐馆吃饭,点了一条水库鱼,本以为老板会根据我们的人数选一条两三斤的,结果上桌后才知道重达十几斤,根本吃不完,造成了浪费。”
记者抽样调查,受访市民当中,九成以上赞成推行“明白标量”,只有一成的受访者认为“无所谓。”
肇庆市信天游餐馆负责人黄结豪也支持这项政策,“我们从1995年开始,推出2至10人不等的套餐,就是根据人数来定份量,如2人套餐,一份蔬菜6两左右,炖汤分大、中、小,可按人数选购,不但省钱,还保证客人能吃完不浪费。”
“其实菜品的份(重)量是多少,餐馆方面都很清楚。他们会综合食材的毛重、价钱、利润等,最终计算出一例菜应该用多少原材料,厨师也是根据餐馆制定的份(重)量进行烹调,只是没有标注在菜单上。”从事餐饮业十多年的周先生告诉记者。
周先生同时认为,“明白标量”给消费者带来便利的同时,可能也会引发一些争议:“原材料在制作过程中会产生损失,如一只鸡毛重4斤,宰好后就只有2.6斤左右;竹笋毛重1斤,去壳后只有七八两,炒熟后显得更少。对于没有买过菜、做过菜的市民,可能就容易引起误解。”
采访中,也有餐馆老板提到,如果菜单固定了份(重)量和价钱,如遇到物价波动,就要重新调整,特别是纸质菜单,要制作和印刷,增加了工作压力。“如果只标价钱,只需要交待厨师在斤两上灵活调节即可。”
在端州信安路经营酒楼的莫老板称,政策目前还在征求意见阶段,最终还要看具体落实情况,“希望政策既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也利于商家发展,只有达到双赢,才是好政策。”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