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出行方式改变叠加市场多重因素猛烈冲击 传统公路客运艰难转型谋出路
分享到

微信

微博

0
分享到-微信
X

核心提示: 时过境迁,在当下高铁、城轨、网约车等多重市场因素叠加冲击下,肇庆公路客运行业和全国同行一样处境艰难。线路砍半,班次锐减,客流量和实载量快速双下降。

为适应新形势,肇庆粤运引入小型商务车,增加路边招呼站。图为乘客在肇庆粤运招呼站上车。

曾几何时,传统公路客运是许多人追梦的起点,一头是梦想,一头是家乡,大巴车上的摇晃,留下了许多难忘的记忆。

时过境迁,在当下高铁、城轨、网约车等多重市场因素叠加冲击下,肇庆公路客运行业和全国同行一样处境艰难。线路砍半,班次锐减,客流量和实载量快速双下降。

而疫情带来的消费习惯、出行方式的变化,更让传统客运行业雪上加霜,其中不乏关停站场,缩减规模等。客运市场竞争加剧,传统公路客运的出路在哪?虽然规模缩小,但存量用户需求如何满足?对此,记者进行了一番深入调查。文/图 西江日报记者 夏紫怡

现状

客流量锐减亏损成常态

从一组对比数据,可看到肇庆粤运汽车运输有限公司的现实困境。2019年,肇庆粤运日均发送1400班次,日均输送旅客1.5万人次;2023年1-3月,日均发送锐减至400班次,日均输送旅客仅为2500人次。明显下降的客流量和与日俱增的经营压力,直接导致站场线路和班次同步缩减。

肇庆粤运负责人直言,“疫情加速了公路客流下滑。但更确切地说,客运大巴客流已转换到了其他出行方式上,私家车、高铁、城轨、网约车等更便捷、高效交通方式的普及,都对传统公路营运形成了巨大的分流。”

目前,肇庆粤运传统客运班车线路,已从原来的69条减少至22条,其中,湖南、广西等省际线路已全部停发。主营重心转移至市际、县际线路、“镇通村”农村客运线路和包车客运业务,同时将部分40、50座大巴,更替为7座、13座、18座等小型商务车,以求灵活应对客流变化。

肇庆市隆盛达长途站有限公司经营的汽车客运大楼,主要负责省、市、县各客运汽车班线。其亏损从2016年便开始,至今营运线路已从50多条减少至12条,其中前往广州至今仅剩芳村线路。目前该客运站日均仅发送30多班次。

传统公路客运的处境艰难,在隆盛达副总经理戚明看来,同样体现在站场关联的商业体空置率上。“2020年开始,客运站场周边的10多个商铺一直无人应租,客流‘腰斩’,谈何商业,这种连锁反应更加大了私人客运站场的生存压力。”

制约

“车进站,人归点”是痛点

毋庸置疑,当前环境下,传统的“车进站,人归点”的班线客运制度,早已不适合人们出行需求,而富有“互联网+”色彩的出行方式,似乎更受大众青睐。

市政协委员周静因工作原因,时常需要前往广州、江门等城市出差,但因为客运站的班车发车时间固定,考虑到时间成本,更多倾向选择网约车。她更看重不用中途转乘直达目的地。“原来公路客运中长距离出行的需求,被高铁逐步抢占;而从市到县或者从县到镇这些短途出行需求,则被私家车或顺风车挤占。”她分析,传统公路客运在价格竞争、服务质量上,都不具备优势。

经过多番打探,记者尝试加入了两个顺风车微信群,其中一个为肇庆往返德庆,人数近300人。每天群内顺风车主将发车时间、联系方式、搭乘人数不定时公布,乘客可根据自身需求,电话联系司机,上门接送,沿途随上随下。

记者留意到,该类无营运资质的“黑车”,因价格便宜、随叫随到、服务灵活,拥有固定客流。但不能否认的是,在风险防范、交通安全、市场秩序等方面,“黑车”无疑是一大隐患。

网约车司机阿超从业至今五年,双证齐全,偶尔会接到从肇庆到广州、新会等地的快车订单。对于上述现象他有感而发,“无论是正规的网约车还是无营运资质的黑车,早已与消费者之间形成了供需平衡,而这也恰恰给出一个信号,传统的公路客运企业运作模式已经行不通了。”

转型

传统班线转向定制班线

时代的变迁,人们出行需求的改变,以及运输市场竞争加剧,对传统客运站的转型升级提出一些新要求,包括提供如约服务,满足乘客出行的多样性、时效性、舒适性、安全性、便利性等。

《肇庆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十四五”规划》中提到,肇庆市与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城市及周边城市的出行需求依然旺盛,高铁和个人小汽车出行需求保持较快的增长趋势,而传统客运除基本公共服务外,逐步向接驳客运、定制客运转移。

记者采访了解到,我市部分客运站已先行一步探索转型。以肇庆粤运为例,该公司已着手全面推进传统班线业务向定制班线业务发展,并从组客方式、产品设计和服务质量等方面进行改进。其中,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平台,开通了肇庆至广州珠江新城、肇庆至佛山、肇庆至封开、德庆等11条定制客运班线。

“我们的客户群体主要以学生、务工者、商务人士为主,而定制线路的开通,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上述消费者便捷、高效的出行需求,也为站场传统班线补充了客源。”肇庆粤运负责人告诉记者,顺应时代发展,近年来,公司通过发展厂矿企业、通勤、旅游包车和校园学生接送业务,对公路客运行业下滑趋势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

除此之外,该公司结合《肇庆市道路客运招呼站设置和管理规范(试行)的通知》,在全市范围内设置42个招呼站,以进一步满足乘客对于便捷客运的消费需求。

在未来发展趋势方面,《肇庆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十四五”规划》也给出了预测:十四五公路营运性客运量将处于平稳下降趋势。

同时,发展一站式“门到门”客运服务,由经营型向经营和服务型转变,建设跨运输方式的联程客运系统;在保持客运站基本服务功能和源头安全监管责任不变的前提下,鼓励传统客运站扩展服务功能,打造旅游集散中心;推进汽车客运站小件快运网络建设,实现物流配送功能;鼓励客运站通过自营或招商引资等方式成立商贸综合体等,也成为今后我市转型发展传统公路客运体系的发力点。

西江日报、西江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西江日报”电子报,以及注明来源“西江日报”、“西江网”的所有文字、图片、视频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版权均属西江网所有。凡是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链接、转贴、编辑或其它方式发布。已经被本网授权的,使用时必须做到:(1)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作者信息“西江日报记者***”、相关图片和视频的出处及作者。(2)如修改标题,必须注明原标题。(3)如果从其他平台间接转载本作品,仍须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
2.
本网未注明“来源:西江网”或“来源:西江日报”的作品信息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认同其观点或真实性,如其它媒体、网站或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行负法律责任。擅自使用西江网名义转载或盗用西江网名义发布信息,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3.
本网转载的部分文字、图片、表情包、GIF动图等作品素材来源于网络,均为暂时无法找到版权来源,请作者或版权权利人联系我们,以便发放稿费。
4.
如本网发布或转载内容涉及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
联系人:罗小姐、陈先生(电话:0758—2722284)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事业单位

粤ICP备0910275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本网站由肇庆市融媒集团有限公司(西江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者建立镜像 Powered by Cms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