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山里来了群广西开桂人
分享到

微信

微博

0
分享到-微信
X

核心提示: 每年清明节前后,是开桂的好时节。德庆作为“中国肉桂名县”,每年吸引不少来自广西的专业开桂人,他们穿梭于山林,凭着一把锋利的刀,打开了满山的桂香,也开启了他们期盼一年的赚钱机会。

肇庆漫山遍野的肉桂为广西开桂人创造了商机。

肇庆漫山遍野的肉桂为广西开桂人创造了商机。

开桂人在剥桂皮。

开桂人在剥桂皮。

流着汗水在工作。

流着汗水在工作。

吃住都在山里临时搭建的木棚。

吃住都在山里临时搭建的木棚。

文/图西江日报记者 杨丽娟

每年清明节前后,是开桂的好时节。德庆作为“中国肉桂名县”,每年吸引不少来自广西的专业开桂人,他们穿梭于山林,凭着一把锋利的刀,打开了满山的桂香,也开启了他们期盼一年的赚钱机会。4月11日清晨5时许,天未放亮,德庆县高良镇洞源村大头坑山间的木棚里,亮起了微弱的灯光。当日轮值“炊事员”杨干做好了早餐,与同伴们一起享用后,便一头扎入山里的肉桂林,开始了一天的开桂。

今年40多岁的杨干,上月中旬在老家广西柳州本村拉起了一支7人的队伍,来到盛产肉桂的高良镇开桂。杨干已有20多年的开桂经验,技术娴熟,还带出了很多徒弟。“我曾带着100多人的队伍到广西南宁开桂。”他自豪地说。

砍刀、开桂刀、竹片(牛角)、油锯是开桂人的“四件宝”。有着13年开桂经验的吴永恒,动作麻利。他先用油锯将桂树锯断,用砍刀砍断枝丫,然后用开桂刀从上到下、前后各划几下,保持每段桂皮的长度为40厘米,再用竹片将桂皮分离,便得到一块完好的桂皮。

“技术娴熟后,开一节桂皮不用1分钟,一天能开三四百斤。”吴永恒告诉记者,每天从清晨干到傍晚,可以挣400元左右。一年中仅有一个月多的时间可以开桂,有一万多元收入,“挣的都是血汗钱”。

杨金跃是他们当中的新成员,平时在老家做装修,看到同村的兄弟开桂挣钱,今年也加入到开桂行列。“我正跟前辈们学习,现在一天可以开桂200多斤。”他坦言,开桂是体力活,在广东很多种桂树的人,自己都不肯去开桂,也难请到本地人,都是以外地人为主。如果不及时开桂,桂皮难剥落,一年的收成也就没有了。

临近饭点,杨干返回住处为大家做饭。厨房虽简陋,但家当齐全。晚上的照明,全凭一个太阳能发电板。杨干说,大家每天轮流做饭,出门在外靠的是团结互助。他们不怕吃苦的精神,像一道光,在身上闪耀着微光。

肉桂林场主何炳坚告诉记者,广西过来的开桂人,操作专业,肯吃苦。他体谅到开桂人的辛苦,且出行不便,就安排人员为他们采购食材,每天或隔日送入山里。

西江日报、西江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西江日报”电子报,以及注明来源“西江日报”、“西江网”的所有文字、图片、视频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版权均属西江网所有。凡是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链接、转贴、编辑或其它方式发布。已经被本网授权的,使用时必须做到:(1)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作者信息“西江日报记者***”、相关图片和视频的出处及作者。(2)如修改标题,必须注明原标题。(3)如果从其他平台间接转载本作品,仍须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
2.
本网未注明“来源:西江网”或“来源:西江日报”的作品信息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认同其观点或真实性,如其它媒体、网站或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行负法律责任。擅自使用西江网名义转载或盗用西江网名义发布信息,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3.
本网转载的部分文字、图片、表情包、GIF动图等作品素材来源于网络,均为暂时无法找到版权来源,请作者或版权权利人联系我们,以便发放稿费。
4.
如本网发布或转载内容涉及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
联系人:罗小姐、陈先生(电话:0758—2722284)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事业单位

粤ICP备0910275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本网站由肇庆市融媒集团有限公司(西江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者建立镜像 Powered by Cms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