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肇庆漫山遍野的肉桂为广西开桂人创造了商机。

开桂人在剥桂皮。

流着汗水在工作。

吃住都在山里临时搭建的木棚。
文/图西江日报记者 杨丽娟
每年清明节前后,是开桂的好时节。德庆作为“中国肉桂名县”,每年吸引不少来自广西的专业开桂人,他们穿梭于山林,凭着一把锋利的刀,打开了满山的桂香,也开启了他们期盼一年的赚钱机会。4月11日清晨5时许,天未放亮,德庆县高良镇洞源村大头坑山间的木棚里,亮起了微弱的灯光。当日轮值“炊事员”杨干做好了早餐,与同伴们一起享用后,便一头扎入山里的肉桂林,开始了一天的开桂。
今年40多岁的杨干,上月中旬在老家广西柳州本村拉起了一支7人的队伍,来到盛产肉桂的高良镇开桂。杨干已有20多年的开桂经验,技术娴熟,还带出了很多徒弟。“我曾带着100多人的队伍到广西南宁开桂。”他自豪地说。
砍刀、开桂刀、竹片(牛角)、油锯是开桂人的“四件宝”。有着13年开桂经验的吴永恒,动作麻利。他先用油锯将桂树锯断,用砍刀砍断枝丫,然后用开桂刀从上到下、前后各划几下,保持每段桂皮的长度为40厘米,再用竹片将桂皮分离,便得到一块完好的桂皮。
“技术娴熟后,开一节桂皮不用1分钟,一天能开三四百斤。”吴永恒告诉记者,每天从清晨干到傍晚,可以挣400元左右。一年中仅有一个月多的时间可以开桂,有一万多元收入,“挣的都是血汗钱”。
杨金跃是他们当中的新成员,平时在老家做装修,看到同村的兄弟开桂挣钱,今年也加入到开桂行列。“我正跟前辈们学习,现在一天可以开桂200多斤。”他坦言,开桂是体力活,在广东很多种桂树的人,自己都不肯去开桂,也难请到本地人,都是以外地人为主。如果不及时开桂,桂皮难剥落,一年的收成也就没有了。
临近饭点,杨干返回住处为大家做饭。厨房虽简陋,但家当齐全。晚上的照明,全凭一个太阳能发电板。杨干说,大家每天轮流做饭,出门在外靠的是团结互助。他们不怕吃苦的精神,像一道光,在身上闪耀着微光。
肉桂林场主何炳坚告诉记者,广西过来的开桂人,操作专业,肯吃苦。他体谅到开桂人的辛苦,且出行不便,就安排人员为他们采购食材,每天或隔日送入山里。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