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露营爱好者在享受户外惬意时光。

露营爱好者在扎营。
文/图西江日报记者 杨永新
近日,2023中国(深圳龙华)国际露营大会暨中国国际露营产业投资运营大会在深圳开幕,国内外露营界专家为推动露营旅游产业发展纷纷建言献策。如何理解露营?肇庆在发展露营方面有哪些优势?记者就此采访了部分露营爱好者、露营装备店以及旅游部门相关人士。
市民吴先生称得上是肇庆露营爱好者当中的“发烧友”,露营装备塞满了汽车尾箱,帐篷、桌凳等一应俱全,搭建起来就是一个“小家”。在他看来,露营就是在室外搭帐篷,停留和睡眠一个或多个日夜,而不是在公园草地搭个帐篷、吃点东西。
吴先生在十多年前爱上了露营,开始时跟着驴友到附近山上露营,后来到四川、西藏等地,徒步十几天,吃住都在帐篷。“露营的乐趣就是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做个无拘无束的自己。”他经常在不同季节到不同地方露营,如夏天到海边,秋冬上山或去江边。
阿强也是肇庆一名露营爱好者,身边有一群志同道合的驴友,经常在休假时到野外享受露营的乐趣。“坐在山顶观日落日出,晚上看星空,那种远离城市喧嚣的宁静和惬意,只有真正露营的人才能感受得到。”
在阿强看来,这两年风行的露营并没有持续性,“有朋友专门购买了帐篷,‘三分钟热度’过后,如今帐篷都发霉了。我们称这些人为‘假露营’。”他认为,只有热爱大自然,才会长期坚持露营,感受绿水青山的美好。
大部分受访者认为,肇庆真正的露营群体并不多,驴友当中大部分都是四十岁以上,当中又以有稳定工作或个体老板居多。少数参与的年轻人员,都是抱着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生活有追求、有激情。
露营的兴起推动了露营产业的发展。今年50岁的甜姐,7年前加入露营行列,从开始使用普通帐篷,到后来升级了专业的户外装备,如价值数千元、全重只有2斤的帐篷,还添置了天幕、轻便凳桌、炉具等,让露营更舒适。
与甜姐一样,很多露营爱好者都历经了从新人到老手的转变,露营装备也更专业,投入的金钱更多。
在端州区市场西街,陈文希开了一家名为威峰户外装备店,主营露营、登山等装备。“目前在端州区,以实体店销售露营装备的,屈指可数。”他认为,目前肇庆的专业露营难以兴起,相关装备的需求量有限,店铺开多了也难以为继,“即便我开实体店,销售也是以网上为主。真正来到店里购买的,每月也就一两单。”
在陈文希的统计中,购买专业露营装备的顾客,年龄都是四十岁以上,所购装备有帐篷、睡袋等,“一整套下来,过万元很正常”。让他感慨的是,这些顾客主要来自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肇庆本地客少之又少,“建议肇庆加强对露营文化的推广,让更多人爱上露营。”
去年至今,陈文希感受到了露营业发展的大起大落。“去年4月份,由于疫情防控等原因,很多人无法外出,各地掀起了露营热潮,大部分网店的帐篷等几乎被买断货。我店铺当月的销量很可观,相当于往年大半年的总销量。”受此影响,不少露营装备生产厂家纷纷加大投入,并有新的厂商加入,搅动了露营的“一池春水”。
“但随着疫情防控政策调整,人们外出游玩得以‘解放’,‘露营热’快速降温。市民购买的帐篷被压箱底,不少厂家的货物出现积压。”陈文希说。
业内人士透露,去年肇庆不少景区纷纷推出露营项目,如今却面临着客源锐减的问题。受访者认为,以盈利为目的的露营项目,多数难以维持,“收费高,没有回头客;收费便宜,难以维持。”如高要某景区的露营地,10人以内收费599元,15人至20人收费999元,营业时间从下午至晚上10点左右,费用仅包括使用一顶帐篷。
“这是露天休闲,压根就不是露营。”这名人士提到,消费者也有一本经济账,这种娱乐费用高、时间短,去了一次就不会有第二次,如果不是景区的附属项目,很难维持下去。他建议,要打造有肇庆特色的露营地,可以尝试公益运作,选择适合的地方,完善相关设施,只收取水电费、垃圾清洁费,让更多人喜欢上露营,从而推动露营产业发展。
肇庆文广旅体局交流合作与推广科科长易奇志分析,肇庆自然资源丰富,有适合露营的森林、草地、河滩、湖岸等自然景观。客源地人口数量巨大,粤港澳大湾区人口规模超1亿,且年轻人口占比高,喜欢露营等轻奢旅游的人数多。
易奇志提到,2023年,后疫情的旅游市场进一步开放,市场竞争加剧,许多小规模、低档次的营地逐渐退出市场。但是,露营旅游具有复游率高的特点,未来或呈现可持续增长走势。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