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肇庆高新区大旺公园里设置的禁毒互动小知识宣传栏。
近日,肇庆市禁毒委员会对肇庆高新区大旺街道、鼎湖区广利街道、高要区小湘镇等10个镇(街)授予肇庆市首批“无毒镇(街)”称号。这10个镇(街)结合当地实际精准施策,构筑起禁毒立体防线。近日,记者走访部分“无毒镇(街)”,了解其禁毒工作亮点。
文/图 西江日报记者 杨丽娟
控制源头治“毒瘤”
肇庆高新区大旺街道是我市首批“无毒镇(街)”之一,肇庆高新区也是省级禁毒示范县(区)试点创建地区。高新区下辖一个街道,即大旺街道。当地以禁毒示范区创建为抓手,探索出具有当地特色的“五个第一”禁毒示范创建道路,禁毒成果排在全省前列。
“吸毒人员复吸率、新增率,我们连续5年全省最低。这两年为零新增、零复吸,戒断5年以上未复吸人员同比上升6.3%。”大旺公安分局禁毒大队长李宝军告诉记者,为严厉打击毒品犯罪,当地建立了“打、防、管、控、宣”禁毒体系,创下了全市“五个第一”,即拍摄了全市第一部禁毒微电影,建成全市第一个禁毒云展馆,建成全市第一个戒毒社区康复工作站,建立全市第一个县(区)级禁毒协会,打造全市第一个禁毒书画大赛品牌。
“禁毒工作的关键是控制人和物的源头。”李宝军告诉记者,为遏制外区人员进入内区,避免引起内区反弹,当地与属地公安联动,了解外区吸毒人员的动向;率先引进科技手段,每年对重点行业、重点人群、高危人群进行两次毛发检测。为防止外区毒品流入和本区易制毒化学品流失,当地要求邮政寄递企业严格落实“3个100%”;成立禁毒协会,通过行业自律遏制易制毒化学品和麻精药品流入制毒渠道。全区连续3年制毒物品“零”非法流失,连续3年生活污水毒情监测位于全省、全市最低水平。
强化宣传铲“毒壤”
“我知道这是跳跳糖,是毒品,不能碰!”近日,在鼎湖区广利街道一所幼儿园里,禁毒民警和孩子们进行禁毒宣传互动游戏。当禁毒民警拿着毒品模型给小朋友辨别时,大家基本能答对。
“经过这两年的禁毒无死角宣传,民众对毒品的认识有了很大提高,防毒拒毒意识增强。”广利街道党工委副书记蔡学雄告诉记者,2020年,广利街道被列为市级涉毒重点关注镇街,在市、区禁毒委的指引下,广利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做好全区户籍吸毒人员的服务管理,对照“六个一”标准,搭建三级网络管理架构,做到服务管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空白区域,不交叉重迭。
如今,走在广利街道的公园、景区、学校、车站、商场等地,到处可见禁毒宣传的海报标语。当地7所中小学校已全部配备禁毒主题宣传教育阵地,每个村设立禁毒工作室。同时,广利街道以砚洲岛为禁毒宣传阵地,将禁毒宣传与包公文化、农耕文化、祠堂文化融合,实现禁毒工作“无死角”。
平安关爱断毒瘾
“在禁毒民警的帮助下,我找到了工作,有了稳定收入,看到了生活的希望,过得很充实。”今年55岁的阿强(化名)告诉记者,他已经戒毒一年,没有复吸过,很感谢禁毒民警的关爱,他很珍惜现在与家人融洽相处的生活。
阿强是高要区小湘镇村民,有6年吸毒史,曾“两进两出”强戒所,一度对人生产生了“破罐子破摔”的心理,家庭关系紧张。当时,小湘镇正创建无毒镇街,强化社会面吸毒人员的帮扶帮教措施,落实“平安关爱”行动,与欣瑞联电子(肇庆)有限公司合作,建立肇庆市首个镇一级吸毒人员就业培训和就业安置基地。同时,镇政府安排30多名党员对户籍吸毒人员进行“点对点”式跟踪帮扶。阿强被列入了帮扶对象。
“全镇在册户籍吸毒人员266人,除在押人员和残疾人员,基本实现就业。”该镇综治办副主任赖俞晓告诉记者,落实“平安关爱”行动可最大限度帮助吸毒人员戒掉毒瘾,回归社会。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