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日报记者 谢江涛 陈明红 苏燕君 特约记者 梁爱玲 通讯员 廖通
春雨时节,潮涌西江。近日,肇庆接连承办两场“国字号”峰会,为这座城市播下了希望的种子,让人们看到了“中国压铸看高要”“中国竹乡看广宁”的独特魅力。
省委提出到2035年再造一个新广东的宏伟蓝图,吹响了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集结号、冲锋号。肇庆坚决贯彻,乘势而为,锚定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聚焦落实“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坚持“工农”双翼齐飞,一二三产融合并进,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迈向更高水平,努力在新的更高起点上再造一个新肇庆。
做厚做实制造业家当
工业挺起经济发展“新脊梁”
今年春天格外火热。肇庆在推动产业振兴上“大动作”频频:全面推进“百千万工程”、超200个重大项目在第一季度集中签约动工投产……
日前,中国新能源汽车压铸产业高质量发展峰会在肇庆举行,来自全国的专家学者齐聚共商新能源汽车压铸产业发展大计。会上透露的“世界压铸看中国,中国压铸看高要”的殷切期望,让人们对肇庆再添几分关注。
肇庆新能源汽车及汽车零部件产业迅猛发展,带动形成从整车到电池、电机、电控等产业链发展局面,为压铸产业提供了广阔发展空间。肇庆把压铸产业作为肇庆制造的重要行业,推动肇庆压铸与新能源汽车、新型储能、绿色建材等产业相辅相成,成为中国压铸产业最为集中的地区之一,获批“中国压铸产业集群示范基地”。肇庆铸造金招牌越擦越亮,正雄心壮志打造中国铸造新标杆。
制造业的“压舱石”作用越发明显,成为拉动肇庆经济上扬的第一动力。目前,全市主导和特色产业规模以上企业增加到1168家,“主导+特色”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3700亿元,其中新能源汽车及汽车零部件产值已提升至700亿元。
辛勤的耕耘,孕育出发展的希望。当前,肇庆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等产业不断壮大,“主导+特色”产业体系加快构建,制造业家底更加厚实,工业“脊梁”愈发挺直,一座粤港澳大湾区西部制造新城正在崛起。
做大做强现代农业
农业大市跑上“新赛道”
以竹为媒,以竹会友。近日,中国(广宁)竹产业创新发展峰会在肇庆市广宁县举行,数百位来自我国竹产业领域的“大咖”齐聚广宁、对话广宁,为广宁竹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心剂。
当前,因竹而美的广宁正围绕串起竹子吃、穿、住、行、游的全产业链发展,决心“吃干榨尽”每一根竹子的价值,实现“一竹富民”。去年广宁竹业总产值约35亿元,全县40%的农户从竹业发展中直接受益。
无“工”不强,无“农”不稳。再造一个新肇庆,必须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加快从农业大市迈向农业强市。广宁竹产业发展“势如破竹”,正是肇庆推动乡村产业振兴、推进农业现代化的缩影。
发展现代农业,要把“土特产”这3个字琢磨透。肇庆农业生产条件得天独厚,优质农产品种类丰富,消费市场广阔,做好“土特产”文章大有作为。当前,肇庆坚持以工业化理念、全产业链思维发展现代农业,大力实施“成百上千”工程,通过挖掘开发“土特产”,打造畜禽、蔬菜、水果、水产等10个百亿农业产业集群,全面夯实现代农业发展的根基。
去年以来,肇庆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约760亿元,充分发挥了“压舱石”和“稳定器”作用。预制菜抢占发展先机,德庆贡柑、四会兰花火遍全国,高要哈哈乐农耕文化园投入运营……肇庆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之路越走越精彩,越走越有希望。
做深做实三产融合
高质量发展跨进“新征程”
除了“工农”齐发力,还需三产共融合。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一个个鲜活例子,正在肇庆大地上涌现……
种10万余亩沙糖桔,年产量13万吨,大力发展第一产业;加工沙糖桔,沙糖桔系列饮料热销全国,有效促进第二产业;将沙糖桔现代农业产业园、四会古邑碧道画廊、兰花小镇、贞山旅游度假区等串珠成链,旅游业等第三产业蓬勃发展……四会构建“产、加、销、游”产业发展新体系,小小沙糖桔变身“甜蜜产业链”,成为乡村产业振兴的“助推器”。
循着文 鲤的香气来到鼎湖沙浦,看一场万鹭齐飞的自然盛景,住一间田园牧歌般的民宿,采摘一回鲜甜可口的草莓……沙浦镇锚定“全域创建中国农业公园、打造农业现代化强镇”的目标,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努力为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提供“沙浦样板”。
贺江碧道省际廊道所在的封开大洲镇,正依托贺江、东安江独特的生态环境,努力打造五公里范围的文旅体商圈,全力打造具有文化展示、生态保育、农业生产、休闲旅游等功能的文旅名镇,农文旅实现深度融合发展。
三产融合正渐入佳境。当前,肇庆结合落实“百千万工程”,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不仅激发了市场消费,激活了乡村美丽经济,更为肇庆经济发展增添了新动能。今年春节,位于高要莲塘镇的哈哈乐农耕文化园游客数量突破6万人次,春节假期间封开贺江碧道画廊人气爆棚,民宿更是一房难求……
春天孕育希望,发展正当其时。再造一个新肇庆的美好蓝图,正一步步变为生动现实。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