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日报记者 陈松连
近年来,市总工会坚持以职工为中心,高度重视困难职工帮扶工作,扎实开展“入户访民情、暖心大走访”“我为职工办实事”实践活动,在全省工会系统率先实施按月分档发放生活补助常态化帮扶措施,职工群众的获得感不断提升,被省总工会授予“在城市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中作出重要贡献的集体”称号。
通过调研发现,造成我市职工生活困难的主要原因包括因病因残致困、子女上学致困等。自2020年11月起,市总工会积极筹措资金2177万元,每年对我市存在返困致困风险的500多户困难职工家庭实施每月发放生活补助,每年金秋助学、大病救助、互助保障进行常态化帮扶,累计帮扶困难职工家庭1705户10349人次,发放各类帮扶资金1830万元。
为困难职工分类设档补助
雪中送炭解困难
市总工会对困难职工实行分类设档发放补助。针对生活困难职工,根据其家庭收入情况,分三档(1600元/月、1400元/月、1100元/月)按月发放生活补助。截至2023年2月,全市共计发放生活补助金1059.02万元,帮扶9455人次。
其次,针对因子女教育致困的职工,市总工会根据其子女就读高中、大专、大学情况,按学年发放助学金(4000元、5000元、6000元)。截至2023年2月,共计为613名困难职工子女发放助学金322.38万元。
另外,针对患病造成家庭经济暂时困难的职工,市总工会根据职工本人或家庭成员患病情况,一次性发放大病慰问金(3000元、4000元、6000元)。截至2023年2月,共计为281人次发放大病救助资金178.17万元。
针对患病职工,市总工会积极推广职工医疗互助保障计划,实施“工会二次医保”,对在档困难职工办理免费参保。截至2023年2月,累计参保职工超过87万人,共为2.3万名职工患者报销理赔互助金5100多万元。
扩大帮扶范围加大帮扶力度
切实做到一个不漏
值得一提的是,市总工会对困难职工扩大帮扶范围。2022年,市总工会对困难职工生活补助标准每档每月分别提高了100元,助学帮扶、大病救助每档分别增加了1000元。特别是结合开展“入户访民情、暖心大走访”活动,把受疫情影响造成待岗转岗、家庭发生变故、生活暂时遇到困难的职工家庭纳入帮扶救助范围,今年又将因企业停产、转产、欠薪等特殊情况造成生活暂时困难的职工列入帮扶对象,努力做到一个不漏,应帮尽帮。
居住在端州区信安社区的居民孔某就是市总工会扩大帮扶范围的一名受惠职工。2022年11月,市总工会在走访活动中发现,孔某一家3口人,其子27岁属一级智力残疾,女儿上大学,其丈夫因病去世,家庭主要经济来源仅靠孔某打零工维持基本生活。市总工会核实孔某的家庭情况后,每月为其发放生活补助资金1400元,有效缓解了她的家庭经济困难。
帮扶困难职工子女阳光就业
多措并举助脱困
为巩固困难职工解困脱困成果,市总工会一方面加大对职工本人或家庭成员长期患病、子女教育和意外灾害等因素导致生活困难的职工家庭帮扶力度,另一方面加强困难救助与就业再就业的衔接,优先安排困难职工参加工会“三项工程”技能培训,特别是以困难职工和困难职工家庭子女阳光就业为重点,使每年困难职工家庭子女高校毕业后全部实现就业。
如肇庆星湖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职工刘某,其妻子患强直性脊柱炎及两侧股骨头坏死症,无法工作,儿子从高中开始接受市总工会助学帮扶直至大学毕业,共给予助学和生活帮扶金7.26万元。在市总工会的帮助下,其子于2021年7月大学毕业后到中山市的事业单位工作,全家也成功实现了脱困。
接下来,市总工会将继续把帮扶困难职工作为工会惠民生、聚人心的头等大事,把开展困难职工帮扶工作与开展“我为肇庆抓发展”“我为企业解难题”“我为职工办实事”三项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深入企业和职工家庭开展“大调研、问需求、解难题,助推高质量发展”活动,力求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全覆盖,确保每一笔资金实实在在的发放到困难职工手中,确保每一个困难职工都能得到精准帮扶,让我市困难职工群众共享高质量发展成果。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