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集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蔡铮龙 摄
文/西江日报记者 刘浩辉 通讯员 蒙莹莹 梁振华 图/怀集提供(除署名外)
举网以纲,千目皆张。党的二十大把高质量发展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对推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作出重要战略部署。广东在新春开年提出,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对县镇村高质量发展作出具体部署。以一系列政策为指引,怀集县吹响了贯彻落实“百千万工程”、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新号角。怀集落实“百千万工程”底气在哪?今后怎么干?
当下,怀集锚定“高水平打造粤港澳大湾区肇庆(怀集)绿色农副产品集散基地和建强肇庆市域副中心”目标任务,统筹好县的优势、镇的特点、村的资源,全面推进“百千万工程”,一体推进富县强镇兴村,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努力在高质量发展上闯出怀集新路、展现怀集担当。
怀集县大岗镇古色古香的扶溪村。怀集供图
实施“百千万工程”怀集行动方案
破解城乡区域发展不协调不平衡难题,怀集县已先行一步。
3月13日,怀集县召开“高质量发展效能提升年”行动动员大会,制定出台《怀集县“高质量发展效能提升年”行动实施方案》,提出开展产业发展效能、营商环境效能、乡村治理效能、服务群众效能、机关作风效能、干部发展能力效能“六大提升行动”,力争以重点突破带动全局发展,以“一子落”带动“满盘活”,加压冲刺跑出怀集发展“加速度”。
除主会场外,大会还在各乡镇(街道)设置了分会场,县镇村三级干部都参加了会议。会上,各职能部门就各自牵头工作发言,各乡镇(街道)结合“百千万工程”自动对号入座,没有虚话套话。
开展“高质量发展效能提升年”行动,还是怀集回应群众民生期盼的现实要求。以此为契机,怀集决心解决一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让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让怀集真正成为宜居宜业幸福之地。
怀集县下帅乡全力打造民族特色文旅廊道。怀集供图
抓好产业发展做大县域经济
做好县域经济离不开发展产业。怀集县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用好珠三角产业协作等政策,大力培育主导产业及其上下游产业,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以大产业大项目做大做强县域经济。
怀集依托广佛肇(怀集)经济合作区,围绕“主导+特色”产业,坚持对食品加工、金属及装备制造、生物医药、预制菜、物流等项目精准招商不动摇,坚持“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目前,怀集县正在对接洽谈意向项目21个,其中重点对接项目为俊德机械设备制造生产项目等5个项目;新引进项目1个,德斯莱斯智能门窗制造项目,计划投资额4亿元。
深入推进“引凤行动”。以新一轮珠三角产业转移为契机,怀集县主动对接广州、深圳、佛山等大湾区中心城市溢出优质产业,深度对接珠三角发达地区产业资源。重点围绕“一主两辅”(以食品加工产业为主,金属及设备制造和生物医药为辅)主导产业强化产业链招商,加快形成完整产业链条和产业集聚效应,持续优化产业结构,重点提升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结构比例。
怀集县投资促进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以国东铜材为龙头,招引一批项目,着力打造金属加工产业集群。以恒基木业项目为龙头,结合怀集本地资源禀赋开展精准招商,招引一批特色项目。紧紧围绕木材、生猪、蔬菜等“怀集所有、怀集所优”的资源禀赋,依托乡贤商会、入园企业、合作机构等,严格按照怀集产业规划布局项目,着力打造怀集特色产业集群。
同时,该县推进粤港澳大湾区肇庆(怀集)绿色农副产品集散基地建设,加快形成前端市场、中端深加工、后端战略储备的“一中心多节点”产业闭环。加快中心城区融合发展,将怀城街道打造成全县政治文化中心,将幸福街道打造成全县经济中心,推动与市域副中心相匹配的县城公共基础设施提标扩面。
此外,怀集县依托得天独厚的人文地理、自然生态、历史文化等旅游资源,全力深化全域旅游发展,倾力打造宜游绿美新形象。
怀集县冷坑镇双禄垌蔬菜基地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成效显著。
打造特色强镇撬动大发展
富县必先强镇。千镇万村星罗棋布,各镇村资源禀赋、发展基础各不相同,一体推进强镇兴村,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遍撒胡椒面”。怀集县根据各乡镇资源禀赋、区位优势等条件,因地制宜,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游则游,走独具自身特色的强镇之路,以“小切口”撬动“大发展”,形成“百千万工程”的创新之举。
其中,怀集县将冷坑镇打造成为县域副中心、发展成为小城市,并围绕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国家名特优新农产品、“粤字号”农业品牌等打造怀集特色专业镇,发挥冷坑镇作为全国“一村一品”蔬菜专业镇的引领带动作用,初步建成“岭南蔬菜之乡”。
怀集县下帅乡是全省7个民族乡之一,也是我市唯一的少数民族乡。“民族特色就是我们最强‘潜力板’。”怀集县委书记于晓军介绍,围绕民族团结、民族风貌、特色产业等方面实施“六大工程”,将下帅乡打造成为全省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示范样板。
同时完善公共基础设施,畅通乡村服务渠道,增强乡镇综合服务功能;实行“一镇一风貌一特色”,提升圩镇环境质量,建设美丽圩镇。
以贵广铁路、二广高速等交通干线为依托,构建怀集县域中部产城一体发展轴,以冷坑、岗坪、梁村、汶朗、凤岗、桥头、中洲7个中心镇为节点,带动全县城镇与产业集聚发展。
扎实建强梁村、冷坑、大岗、马宁、岗坪、诗洞、永固、连麦、中洲等9个专业镇,围绕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国家名特优新农产品、“粤字号”农业品牌等打造怀集特色专业镇,高水平建设大湾区“米袋子”“菜篮子”“果盘子”“茶罐子”,形成专业标准和特色品牌,打造一批在全国或全省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农业专业镇。
充分利用丰富的生态资源和红色资源,挖掘本土内涵做强人文旅游品牌,擦亮生态旅游品牌,将凤岗、甘洒、下帅、永固、诗洞、桥头、蓝钟等乡镇打造成省际廊道美丽乡村示范带,使每一个镇、每一个节点焕发新活力。
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美丽乡村
春风和煦,春意正浓。走在怀集各乡镇,随处可见整齐别致的小楼房,一条条整洁宽阔的村道,一处处恬静秀美的田园风光。
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美丽乡村,是人民群众的强烈期盼。怀集县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推进美丽家园、美丽田园、美丽河湖、美丽园区、美丽廊道建设,提升乡村风貌,并提高农村公共服务能力,完善现代乡村治理体系,实现农民生活富裕富足。
3月19日,怀集县首届乡村振兴大擂台竞赛活动落幕。16个参赛村的村支书同台竞技,通过晒出工作实绩、找准自身差距,借鉴先进经验、拓展发展思路,以更加创新务实有效的举措,为推动怀集乡村振兴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破阻力、聚引力、添动力,推动“百千万工程”落地见效。
怀集县委书记于晓军表示,举办乡村振兴大擂台是全方位营造“比学赶帮超”氛围、激发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热情的关键一招,更是各单位交流学习、借鉴提升的重要平台。去年8月,怀集县组织17个乡镇进行乡村振兴大擂台现场竞赛活动,各乡镇主要负责同志主动晒成绩、谈举措、立标杆、定承诺、表决心,展现了乡镇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工作成效,有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在首届怀集县乡村振兴大擂台上,马宁镇群龙村一举夺得头名。“群龙村作为怀集唯一的纯移民村,围绕‘五大振兴’,凝心聚智推进乡村振兴工作有序开展。”村支书梁平告诉记者,接下来,群龙村将以“百千万工程”为契机,增加村集体收入,结合村人大代表联络站标准化建设,要求人大代表作表率,带头激发群众成为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促进群龙村乡村振兴更上一层楼。
据悉,群龙村近年来不断持续推进人居环境整治,按时完成了“三清三拆三整治”任务,有两个自然村被评为省级卫生村。2013年,梁平带头把自家的土地无偿提供出来建设篮球场等,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目前,群龙村以村民无偿提供土地的方式建成了3个灯光篮球场、3座文化楼和两个小公园。村委会还为每个自然村配置广场舞音响,文化室安装了卡拉OK音响等设备。群龙村所有村道、门前巷道都实现了硬底化并安装了路灯。
同时,该村深入挖掘优势资源促发展,2012年建成了第一栋商业楼并引进永利鞋厂。目前,永利鞋厂提供了200多个就业岗位,年产值高达2000多万元,年发放工资700多万元,大大增加了村民收入,村集体经济也由原来的负债变为年收入16万多元。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群龙村是怀集县推进建设宜居宜业宜游和美乡村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怀集县坚持示范带动,坚持不懈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为乡村振兴工作第一场硬仗打实打好,大力实施“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扎实推进农村“三清三拆三整治”“厕所革命”、生活垃圾污水治理、和美乡村建设等重点工作,大力营造环境优美、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群众满意的农村人居环境。目前,全县共创建了2049个和美乡村示范村。
县域活方能镇域活,镇域活则满盘活。怀集实施“百千万工程”,关键是让县域进一步强起来、富起来、旺起来,让镇域在不同赛道上争先进位。该县紧紧抓住各乡镇“牛鼻子”,在激发镇域发展活力上下功夫,做强特色产业,加强各镇(街道)、村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公共服务供给水平,统筹城乡面貌改善,优化生态环境质量,以点带线、以线带面,推进强镇带村。
从春天出发,向高质量发展进军。一场破解城乡区域发展不协调不平衡的主动仗,正在怀集全面打响。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