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肇庆撤点并校后留下一批闲置农村小学校舍 新农村建设唤醒乡村沉睡校舍
分享到

微信

微博

0
分享到-微信
X

核心提示: 近年来,在优化城乡教育资源,实施“教育强国”等多项政策下,肇庆撤点并校,留下了一批闲置的农村小学校舍。如何巧用盘活闲置的校舍资源,成为考验地方治理能力和基层智慧的时代课题。在新农村建设的号召下,肇庆各地积极探索,活用形式多种多样:改建民宿、建设农产品冷链配送平台、打造学生综合实践基地等。八仙过海,闲置村小“华丽转身”。

广宁县江屯镇坑口村阳光博爱小学的部分校舍,被改建成省级冷链示范中心。

原德庆县新圩镇格木小学教学点现在成为德庆县青少年综合实践基地。

广宁县江屯镇白带小学的校舍被改建成民宿。

近年来,在优化城乡教育资源,实施“教育强国”等多项政策下,肇庆撤点并校,留下了一批闲置的农村小学校舍。如何巧用盘活闲置的校舍资源,成为考验地方治理能力和基层智慧的时代课题。在新农村建设的号召下,肇庆各地积极探索,活用形式多种多样:改建民宿、建设农产品冷链配送平台、打造学生综合实践基地等。八仙过海,闲置村小“华丽转身”。

文/图 西江日报记者 夏紫怡

1

建冷链中心激发产业潜力

3月1日,春光浮动,走进广宁县江屯镇坑口村的阳光博爱小学旧址,只见操场上的一堵围墙将校园分割为两大部分。左边是广东供销江屯龙须菜田头冷链示范中心,右边则为坑口村党群服务中心。一地两用,寻求村集体、政府、经营单位各方利益最大公约数。

坑口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梁猷伟介绍,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2015年至2016年,阳光博爱小学陆续停课,在读的学生转学至江屯镇中心小学就读。

2015年,经过村民代表大会、镇政府、教育部门等多方协商,同意利用部分已闲置的校舍改建为村委会大楼,设置会议室、初心堂、电脑室、儿童阅览室等功能室。

2021年,在振兴江屯镇龙须菜农业品牌的驱动下,坑口村将小学剩余的闲置资源以每年2万元出租,打造省级龙须菜田头冷链示范中心。

活用闲置村小,让资源“生金”的体现不仅仅是增加村集体收入,更多的是对当地产业潜力的挖掘。“以坑口村为例,有了冷链示范中心,村中几乎每家每户都扩大了龙须菜种植面积。不仅如此,按照冷链配送的要求,种植的菜品质量也连年提升。”坑口村村民李权皆说道。

现成的教学楼、宽敞的操场、便利的交通,这些客观优势成为了经营单位降本增效的直接原因。运营该冷链示范中心的负责人谢健宇介绍,利用教学楼原有基础架构,设置了新型农民培训室、数字农业展示中心等功能场所,延伸了冷链示范中心的农业发展价值。

2

教室变民宿赶搭乡村旅游班车

位置较偏、规模较小,是部分学校被撤并的重要原因。这些闲置校舍难与规模化大产业完成场地“嫁接”,反而更适合小、灵、巧的项目入驻其中。

2002年,广宁县江屯镇白带小学停用。闲置多年后,被群山环抱的白带小学因优越的天然美景,得到广东肇庆冠兴农业有限公司“赏识”,被改造为体验性民宿,成为白带村文旅产业项目的亮点。

近日,记者走进这昔日教学楼,只见一间原本容纳约40人上课的课室被改建为两间民宿套房,洗漱间、床褥、书桌等设施一应俱全。床前窗明几净,窗外满屏青山,春风轻拂,倍感惬意。

“在不改变原有教学建筑主体结构的情况下,我们预计可以开发设计18间民宿套房,学校操场也将会围绕亲子娱乐、康养健身等主题,设立农家乐灶台、体育锻炼设施等。”冠兴农业负责人谢誉锋预计,今年年底前民宿将会开门迎客。

在白带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张水华心中,白带小学承载着许多本村人的童年回忆。校舍从闲置荒废到巧妙活用,消息一传开,得到了许多乡贤和游子的支持。“白带村地理位置较为偏远,但胜在自然资源独树一帜,非常适合时兴的‘诗与远方’旅游追求。”张水华期待,以民宿项目为突破点,结合周边溯溪、观瀑等游玩项目,白带村能赶上这趟乡村旅游的“红利专车”。

3

公益化改造惠民众

农村校产投入主体多元,部分农村闲置校产处理问题复杂。要解开这个“结”,得尊重历史,兼顾各方利益,合理合法分割校产产权。

原德庆县新圩镇格木小学教学点的再利用,就是一个好例子。德庆县青少年综合实践基地位于该教学点。2018年,德庆县投入资金35万元升级基地,购置了大量与学生手工操作和劳动技能培训相关的设备设施,开设木工、剪纸、烹饪、种植等项目。

基地负责人何灼认为,村委会、镇政府、教育部门三方合力,针对闲置村小权属等问题一一细化,才能高效合理盘活闲置教育资源。

如今,每一学期,德庆县教育局都会组织全县各中小学到基地开展教育性、知识性和劳动性的课外实践活动,并链接县内三元塔、科技馆、德庆学宫等文化教育资源,构建起一条成熟的研学路线,为如何公益化利用闲置村小打造出可借鉴的“德庆模式”。

无独有偶,近日,高要区马安社区中心村将昔日平房式的马安小学旧址推平,改建为供村民运动娱乐的文化广场和老年活动室。

对以出租实现营收的活化利用,马安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蒙建文有不同看法。他说:“马安小学旧址曾作为仓库、小卖部等出租。现在将它转化为公共场所,为村中老人孩子提供阅读、休闲等公益服务,提高了村民归属感,这是更具社会价值的活用。”

4

盘活保护双统筹

2020年发布的《肇庆市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行动方案》中提及,闲置校园校舍要优先用于义务教育事业,严格规范权属确认、用途变更、资产处置等程序,避免出现“边建设、边闲置”的现象。

记者调查发现,闲置校舍处理利用,一方面难在上文提及的产权关系复杂,牵涉主体众多,另一方面则难在管理力量薄弱、长期出路难寻。目前闲置校舍主要由村集体负责维护管理,对于一些集体经济相对薄弱的乡村而言,照料闲置校舍有心无力。那些有心为闲置校舍寻“好婆家”的村庄,本身也缺乏足够的招商能力和必要的管理经验。

农村闲置校舍盘活利用的难度不小。若结合时下风靡的共享经济思路,换一种方式,这或许是一片蕴藏商机的蓝海。不妨从理清权属问题,多方积极联动,因地制宜等现实出发,盘活保护双统筹,让闲置校园萌发“第二春”

西江日报、西江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西江日报”电子报,以及注明来源“西江日报”、“西江网”的所有文字、图片、视频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版权均属西江网所有。凡是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链接、转贴、编辑或其它方式发布。已经被本网授权的,使用时必须做到:(1)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作者信息“西江日报记者***”、相关图片和视频的出处及作者。(2)如修改标题,必须注明原标题。(3)如果从其他平台间接转载本作品,仍须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
2.
本网未注明“来源:西江网”或“来源:西江日报”的作品信息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认同其观点或真实性,如其它媒体、网站或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行负法律责任。擅自使用西江网名义转载或盗用西江网名义发布信息,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3.
本网转载的部分文字、图片、表情包、GIF动图等作品素材来源于网络,均为暂时无法找到版权来源,请作者或版权权利人联系我们,以便发放稿费。
4.
如本网发布或转载内容涉及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
联系人:罗小姐、陈先生(电话:0758—2722284)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事业单位

粤ICP备0910275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本网站由肇庆市融媒集团有限公司(西江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者建立镜像 Powered by Cms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