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庆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进园区(厂企)服务产业工人。
迪村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
星湖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内,居民在认真听宣讲。
鼎湖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
“这场宣讲很接地气,内容与我们息息相关,大家都听得认真、学得明白。”日前,在四会市江谷精细化工园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职工听完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后深感振奋。
近年来,肇庆不断深化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在高精尖人才和产业工人聚集的园区(厂企)创新性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站点,推动理论宣讲、文艺文化、专业技能等优质资源下沉到园区(厂企)。该创新做法被收录进《广东省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专刊》,并在全省宣传推广。
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是党中央对宣传思想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作出的一次重要部署。近年来,肇庆紧紧围绕“14536”工作路径,分类施策、突出特色,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目前,全市共建成1664个中心(所、站),形成纵向覆盖县(市、区)、镇(街)、村(居),横向辐射党政群企的“三纵四横”文明实践网格,提前一年实现了县(市、区)、镇(街)、村(居)三级全覆盖工作目标,打通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西江日报记者 陈明红
强阵地 搭平台
文明实践不断向纵深推进
“新改造的文明实践站又搞活动啦,我们去看看吧!”去年9月,高要区活道镇首岭村原本破败闲置的旧厂房经资源整合、配置优化升级后,一跃变身为首岭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集理论宣讲、文化活动、科普宣传、便民服务等多功能于一体,成为村民“学习打卡”的好去处。
首岭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是肇庆深度整合资源,按照有场所、有队伍、有活动、有项目、有机制的“五有”标准,高质量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一个缩影。其中,广宁县、德庆县、封开县、怀集县等地分别依托原县总工会、县委党校、县青少年宫、县图书馆等资源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实现效用最大化。
“这里能看书、上网、运动,还能带小孩到二楼儿童乐园玩。我们几乎每天都过来这里。”鼎湖区市民黄中心夫妇为迪村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带来的利好竖起大拇指。该实践站利用迪村原文化综合大楼改建而成,设有农家书屋、电子阅览室、综合活动区、儿童乐园、体育运动等区域,可满足社区群众休闲、娱乐、运动等需求,是服务当地群众的“百姓之家”。
不仅如此,肇庆市还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与全民阅读、非遗传承、应急科普等工作相结合,打造肇庆高新区新华书店“渡书店”、肇庆四阅书店“创·书吧”文明实践点,让优质的阅读产品和服务融入市民生活;在疍家糕制作技艺传承和保护基地拓展建设了新时代文明实践点,以“非遗+体验”模式,让非遗走入寻常百姓家;拓展端州区消防科普教育基地新时代文明实践点,让市民沉浸式学习消防安全知识。
从线下到线上,网络空间的流量传递,还将文明实践的触角不断壮大延伸。“谢谢你们帮我实现了愿望,我很开心,可以和弟弟一起打篮球踩单车了!”8岁的星星(化名)的“微心愿”通过“点单、派单、接单、评单”的工作模式,很快就实现了。肇庆聚焦服务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生活生产需求,扎实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点单配送服务。其中,四会市研发“新时代文明实践手机云平台APP”,鼎湖区以“鼎湖新闻APP”为载体,肇庆高新区依托“智慧大旺”小程序开发线上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信息平台“I大旺”,基本形成“群众点单—中心制单—所站派单—志愿者接单—群众评单”的服务供需对接工作模式,精准对接群众需求,更好服务群众。
铸品牌 优服务
文明实践项目多点开花
在粤桂省际睦邻廊道,“燕都开讲”宣讲小分队宣讲员梁光笋像燕子一样穿梭在田间地头,在农户休息间隙,以发展特色产业,推动乡村振兴为切入点,向农业公司干部员工和广大农户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当地,“燕都开讲”宣讲品牌已成为家喻户晓的学习课堂,“金燕”“领燕”“飞燕”等10支宣讲队伍飞入各家各户,以小切口讲述身边故事,持续奏响理论宣讲的进行曲。
如果说一个个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是肥沃的土壤,那么项目和服务就是新时代文明实践开出的花朵。肇庆从群众所思所想所盼的具体事入手,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特色品牌特色化、精准化、人性化发展。
去年9月,“晒业绩 拼亮点 比品牌”——2022年肇庆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晒拼比”活动在全市掀起热潮。活动访问量超300万次,网络投票总票数超160万。“全市9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进行集中大比拼,充分展示自身阵地建设举措和成效成果,通过以评促建,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拓展新思路、新机制、新方法,促进了各地工作经验的交流、学习和借鉴。”市委宣传部四级调研员、创文宣传科科长莫学松介绍。
在广宁县古水镇湘下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挂牌成立“文明超市”,则是顺德区驻古水镇帮扶工作队与广宁县在文明乡风方面的新探索。喜事新办、丧事简办,记20分;积极参加各类公益活动,每次记20分……把与村民息息相关的行为量化为积分指标,调动群众参与治理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小积分”撬动文明新风尚。“现在,群众参加全民义务劳动比以前更多了,主动调解邻里矛盾纠纷的积极性也更高。”湘下村党支部第一书记黄徽说。
文明实践,重在“文明”,贵在“实践”。越来越丰富的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脱颖而出并打响品牌,以优质服务惠泽群众。“小桔灯·点亮微心愿”公益项目,通过搜集发布心愿、动员社会力量、举办圆梦仪式等,引导社会力量关心关爱困难少年儿童;高要区第一中学“雁携星行”关爱特殊儿童志愿服务项目根据特殊儿童需要,以剪画、折蜻蜓、吹画、踢足球等丰富的爱心课程,浸润特殊儿童心灵,入选2022年全国中学生志愿服务示范项目;端州区结合文明实践,实施“邻里先锋”项目,组建小区“邻里先锋”工作队,推动实现城市基层治理精细化。
促融合 聚合力
文明实践建立长效常态机制
文明实践搭台,志愿服务唱戏。
“我会继续尽我所能,把温暖传递给更多有需要的人。”去年5月,肇庆市岭南书院传来阵阵掌声,“中国好人”、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队长李肇殷面对面与志愿者及群众分享她艰苦创业、助人为乐的事迹,让大家感受身边榜样的魅力。
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志愿服务队伍成为主体力量。自文明实践工作开展以来,肇庆统筹各类资源,组建县级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总队,构建“1+8+N”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体系,推动先进典型、身边好人、乡贤群体等加入文明实践队伍。截至目前,各县(市、区)均成立了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促进中心,各地共成立县级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2742支,文明实践志愿者达129029人。
坚持一手抓阵地运行,一手抓机制建设。肇庆推动各县(市、区)发挥好各级党委以及党委宣传部分别作为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指挥部”和“办公室”的重要作用,落实“中心吹哨、部门动员、各方参与”的工作模式。同时,市文明办制发《肇庆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工作指引》,推动各地因地制宜完善提升各类阵地设施功能,做到活动开展有平台、群众休闲有去处。
此外,市文明办加大统筹指导力度,把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纳入全市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统一部署,指导各地各单位按月细化铺排文明实践活动,确保对标对表、月结月清,做到月月有计划、周周有行动,推动各地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实现常态化、制度化。市文明办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全市通过统筹各方资源,成立了26支市直专业志愿服务队,引领全市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以农村、社区等为重点场所,精准化、常态化开展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
肇庆大力推进实施《肇庆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法律护航志愿服务行稳致远,保障志愿服务有序健康发展,激发志愿者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建立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长效激励机制,通过评选表彰、星级评定、信用激励、积分管理、困难资助等多种嘉许措施,倡导社会文明风尚,完善志愿服务长效机制。开展和参与各级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最美志愿者、最佳志愿服务组织、最佳志愿服务项目、最美志愿服务社区)评选活动,激励各地个人、组织、项目和社区不断开创志愿服务工作新局面。
载文明而驰,沐清风前行。如今,肇庆城乡各处文明新风劲吹,一颗颗新时代文明实践的种子正在这片土地悄悄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为肇庆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助力赋能、增光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