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头乡农会旧址。
四会市博物馆工作人员讲解瓦当知识。 西江日报通讯员 李嘉禾 摄
同学展示以瓦当纹饰制作而成的热缩片标本。西江日报通讯员 李嘉禾 摄
瓦当,俗称瓦头,是古代中国建筑中覆盖檐头筒瓦前端带有花纹垂挂圆形的挡片。瓦当上的图案设计优美,字体行云流水,极富变化,有云头纹、饕餮纹、文字纹、动物纹等等,属于中国特有的文化艺术遗产。
随着城市的快速扩张,模块化的高楼大厦取代了传统的玄檐建筑,平整的玻璃幕墙代替了青砖黛瓦,雕梁画栋也转变为简约的现代风格,只在玄檐出现的瓦当成了稀缺之物,在遗存的古迹中诉说着久远的历史。在四会的古建筑中也保留着不少珍贵瓦当,如宝林古寺、六祖古寺、贞仙祠、林寨村林氏宗祠、吴应科故居、陈伯忠故居等建筑遗存着素胎瓦当、绿釉瓦当等,古朴精致,工艺精细,具有一定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壹
四会历史学堂
走进黄田学校
11月11日,由四会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四会市黄田镇人民政府主办,市博物馆、黄田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承办,黄田镇乡村“复兴少年宫”、黄田镇黄田学校协办的2022年四会市“文明大舞台”系列文化活动之历史学堂进校园:《瓦当纹饰中的文化寓意》专题讲座在黄田学校举办。
市博物馆讲解员以黄田镇朝谷陈公祠(江头乡农会旧址)为例,向同学们分享了中国传统建筑构件——瓦当的用途、制作、当面的纹饰以及纹饰所代表的文化寓意,向青少年介绍瓦当纹饰中的美好含义,传播中华传统文化。黄田学校六年级1班的同学们都聚精会神地听着讲解员的介绍,并抢答问题,深刻地理解各种瓦当纹饰所代表的寓意。
瓦当,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用以装饰美化和蔽护建筑物檐头的建筑附件。瓦当始用于周,发展于春秋战国,盛行于两汉,延续至明清,创造出中华民族特有的艺术。瓦和瓦当的使用,解决了屋顶防雨的问题,使古代建筑摆脱了“茅茨土阶”的简陋状态,提升了我国古代建筑水平。瓦当纹饰,将书法与绘画、工艺与雕刻艺术融为一体,极具观赏价值,由之可以窥见中国古代建筑美学、人文历史、社会生活和精神追求。
保护历史文物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必然要求。四会历史学堂走进校园,讲述文物故事,让更多青少年了解文物,保护文物,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西江日报通讯员 蓝嘉文
贰
瓦当纹饰种类
及其寓意
瓦当最早产生于西周时期,有素面瓦当及饰有重环纹的图案瓦当两种,形制均为半圆形,这也是瓦当发展之初的基本形制。
战国时期,地域风格彰显无疑,各国开始出现动物纹、云纹、三鹿纹、饕餮纹、文字瓦当。秦汉时期是中国各地造型风格的大融合时期,这一时期的画像瓦当多先齐风格,大多取材于树木、树叶、动物等图案。经过两千多年的发展,瓦当的纹饰千姿百态,不同的纹样反映了不同时期人们的生活风貌和审美追求。
文字纹瓦当大约出现于秦代,盛行于两汉时期,东汉以后日趋衰落。文字瓦当充分利用了汉字结构的艺术特色,依字数巧妙布局,构图匀称和谐,造型浑朴古拙。文字纹瓦当字数不限,常见的有一字当、二字当和四字当,多见于“福”“禄”“寿”等吉祥文字,值得注意的是有些内容有着强烈的时代特征,也有姓氏瓦当。
植物纹瓦当大约出现于战国时期,是瓦当中广泛运用的一种纹饰。植物纹瓦当一般出现的植物有莲花、菊花、梅花、牡丹、芙蓉、灵芝等,除了花卉、植物外还有民间刺绣的花样。植物纹瓦当风格较为写实,造型生动逼真,显得自由活泼,富有生活气息。
动物纹瓦当大约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动物纹瓦当在瓦当中占有相当的比重。动物纹瓦当表达了人们祈吉避凶的文化心理,比较多运用于具有祥瑞的龙、凤、鹤、蝴蝶、蝙蝠等,同时也有世俗趣味浓厚的十二生肖纹饰。动物纹瓦当的画面饱满、造型生动,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与艺术感染力。
除了人面、动物、植物、文字以外,还有寄托美好愿望的传统吉祥纹样、反映现实生活的亭台楼阁、蕴含宗教文化内涵的太极八卦,以及具有浓郁时代特色的五角星纹、几何纹等。
来源:四会市博物馆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