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广东省益信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机械设备部管理员程柱勇 “农机达人”的农机经
分享到

微信

微博

0
分享到-微信
X

核心提示: 前段时间,我市在封开县杏花镇举行的撂荒地耕复种收割现场观摩会上,一名壮年男子熟练驾驶一辆价值600多万元的进口农机,驰骋于庄稼地,吸引了大众的目光。

程柱勇与他驾驶的收割机。

文/图 西江日报记者 杨永新

前段时间,我市在封开县杏花镇举行的撂荒地耕复种收割现场观摩会上,一名壮年男子熟练驾驶一辆价值600多万元的进口农机,驰骋于庄稼地,吸引了大众的目光。

这名男子叫程柱勇,今年42岁,是广东省益信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机械设备部的管理员。从新机器落地肇庆到熟练使用,他仅用三天就全部掌握。同时学会使用的还有夹包机、压缩裹包机等最新农机。

“我见到新农机就兴奋,它们就是我们农民的宝贝。”每次抚摸着新机械,程柱勇爱不释手。老家在端州区黄岗街道下黄岗一社区的程柱勇,祖辈都是雕刻端砚的行家里手,但他并没有继承家业,却对农机充满了兴趣和激情。

十多年前,端州江滨堤周边都是菜地,程柱勇当时承包了百余亩用来种叶菜和玉米。“那时,我买了一台工农K2的手扶式耕种机,代替人工劳作,但功能单一,只能耙地。”程柱勇说,后来他又购入微型耕田机,配置有滚动式刀轮,可以为菜地和果园松土,“如果更换上掌轮,还可以用于稻田打地。”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不断深入,各种农机也迭代更新。“约6年前,我开始接触中大型农机。”程柱勇提到,当时为了帮助种植大户整地,他购进了一辆大型农机,“仅轮子就有我这么高。机子驶过,背后就形成了菜垄,方便快捷,让我从事农业更是得心应手。”谈及农机,程柱勇眉飞色舞。尝到甜头后,程柱勇先后购买了二十多台农机和相关配套,奔走于肇庆广袤的大地,为种植户提供优质服务。

今年8月,程柱勇将自己的机械和设备全部交给弟弟使用,加入了广东省益信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主要养殖猪、牛等禽牧,种植着近万亩玉米、牧草等,而这些田地主要是当地农村的撂荒地,在处理荒地和收割庄稼方面,都需要使用各种机械和设备。最近,该公司购入价值过千万元的各种农业机械,包括产自德国、全球最先进的克拉斯青贮玉米收割机等,吸引了程柱勇的目光。

“驾驶全球先进农机一直是我的梦想,公司圆了我的梦。”程柱勇自豪地说。他对农机的熟悉和热爱,也获公司高层赋予使用和管理全部机械的权利。

对于这些全新的农机,程柱勇可谓是如痴如醉,向厂家请教,并不断进行摸索。短短几天,他就基本学会这些新机器的操作和使用。前段时间,我市在封开县杏花镇举行撂荒地耕复种收割现场观摩会,现场,程柱勇一会驾驶青贮玉米收割机,一会驾驶夹包机,一会操作压缩裹包机,动作老练,获得观众的称赞,不知内情者还以为是该公司从机械生产厂家请来的“老师傅”。

西江日报、西江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西江日报”电子报,以及注明来源“西江日报”、“西江网”的所有文字、图片、视频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版权均属西江网所有。凡是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链接、转贴、编辑或其它方式发布。已经被本网授权的,使用时必须做到:(1)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作者信息“西江日报记者***”、相关图片和视频的出处及作者。(2)如修改标题,必须注明原标题。(3)如果从其他平台间接转载本作品,仍须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
2.
本网未注明“来源:西江网”或“来源:西江日报”的作品信息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认同其观点或真实性,如其它媒体、网站或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行负法律责任。擅自使用西江网名义转载或盗用西江网名义发布信息,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3.
本网转载的部分文字、图片、表情包、GIF动图等作品素材来源于网络,均为暂时无法找到版权来源,请作者或版权权利人联系我们,以便发放稿费。
4.
如本网发布或转载内容涉及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
联系人:罗小姐、陈先生(电话:0758—2722284)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事业单位

粤ICP备0910275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本网站由肇庆市融媒集团有限公司(西江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者建立镜像 Powered by Cms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