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在广宁宾亨镇中村沙糖桔种植基地的农业气象观测站,其观测数据为 农户种植提供参考。 西江日报记者 戴福钿 摄
西江日报记者 戴福钿 通讯员 王迁
在人们印象中,气象服务似乎只有天气预报的内容。然而,它不仅仅是提示阴晴冷暖,更是已融入人们的生产生活中,通过信息技术为公众提供更精细化、专业化、多元化的服务,推动农业提质增效,促进乡村振兴,提升城乡防灾减灾能力,从而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截至目前,肇庆手机定制气象短信用户约20万人,乡村应急预警大喇叭覆盖1255个行政村和部分自然村,突发事件预警信息覆盖手机用户约356万人,开通直通式服务的新型农业主体共492户,覆盖比例达98.8%。
精密气象观测帮农民增产增效
看着眼前超过200亩、生长良好的沙糖桔,广宁县宾亨镇中村沙糖桔种植基地负责人陈健生的脸上露出了满意笑容。这份满意,与气象服务密不可分。
“凭着气象服务,现在农业可以‘看天管理’。”陈健生说,2019年以来,肇庆市气象局在宾亨镇中村沙糖桔种植基地建设了气象观测站。精准的数据观测为基地种植提供参考,及时应对不利天气,促进果树提质增产。有了这个“风向标”,他能准确知道哪天该施肥,哪天要补花补果,哪天要铺薄膜,哪天要摘果……
据了解,目前,市气象局在中村沙糖桔种植基地等4个农业种植场所增设了农业气象观测站,实现对农作物的实景观测,通过实时掌握气温、湿度、风向风速、降雨量等气象要素数据,为农户科学种植提供严谨的气象数据分析。
我市还构建了观测密度大、种类多的气象观测网,有国家级气象观测站6个,区域自动站196个,乡镇气象服务站107个,X波段双极化相控阵天气雷达2部等。依托短信、微信公众号等平台,每周两次向田园气象用户滚动预报未来一周天气,并定期发布农业气象服务信息,为优质稻、柑橘、蔬菜、水果、畜禽、茶叶等绿色农副产品生产基地做好气象保障服务。
农业与气象自古密不可分。如今,以农业气象指标、作物生长模拟、卫星遥感、大数据等技术为核心的业务平台,正逐步成为气象服务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在农业气象防灾减灾,应对气候变化等方面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多元气象服务助力乡村振兴
“雨水终于来啦!生态园里的火龙果、青瓜、丝瓜、豆角有救了!”4月16日上午,见到期盼已久的降雨,高要区莲塘镇汇龙农业生态园负责人张满杰欣喜不已。当地连续多日无雨,农田偏旱。市气象局抓住有利时机,及时开展人工增雨作业,缓解了旱情。
谈及气象服务,张满杰满是认可。“多亏了气象服务,这些年我们的蔬果长势好、品质优、产量高,非常畅销。”他笑呵呵地说道。
除了人工增雨外,乡村振兴气象服务也是我市气象部门的特色服务之一。如高要乡村振兴气象服务团队,他们重点服务辖区“一村一品”种植、养殖户,为农业生产提供专业、有针对性的可行性生产建议。
高要是“中国罗氏沼虾之乡”,罗氏虾养殖面积达8万多亩,年产量3万吨,年产值约17亿元。高要乡村振兴气象服务团队多次走进辖区水产养殖场地,了解水产对高温、低温、暴雨、台风等天气的敏感性和防御的临界值,为养殖户建立了全过程服务链条。
我市气象部门还联合农业部门、保险公司,为农户提供针对性的气象安全保障服务,推进气象指数保险产品落地,减轻或避免因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
“如今,我市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多渠道、多元化的气象服务有效促进了农业生产,从而助力乡村振兴。”市气象局防灾办主任孙云智如是说。
预警发布矩阵提升服务水平
5月9日,看到群众全部安全转移,怀集县洽水镇洽水村的党员干部深深地松了口气。根据气象预报,5月10日至13日,该县有暴雨,局部大暴雨。为此,村干部提前进行了预防部署。群众撤离不久,一场暴雨倾盆而下,人们纷纷感叹:“幸亏预警及时,我们才得以提前做足安全措施。”
近年来,我市面向城乡的气象预报预警等公共服务持续加强,有效发挥了气象预报预警“消息树”“发令枪”作用。通过与有关部门联动应对,可以最大限度减轻气象灾害带来的不利影响,不断提高经济社会发展抵御气象灾害的能力和韧性。
“报得准”,还要让大家“传得畅、收得到”。目前,我市已建立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和渠道服务矩阵,除了手机短信、微博微信、广播电视等常见的发布方式外,还包括农村气象服务站107个、气象电子显示屏690个、乡村应急预警大喇叭1864个,实现了“镇镇有显示屏,村村通大喇叭”,真正让预报预警信息传播到最后一公里。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我市共发布气象预警51条,受众1342万人次。
我市每年因气象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占全年生产总值比例呈逐年下降趋势,气象防灾减灾的效益和作用不断凸显。
值得一提的是,天气预报不仅仅只是预报天气,也发布各类生活气象指数,包括紫外线、防晒、风寒、干燥、洗车、晨练等几十种指数,帮助人们合理安排生产生活。同时,风向风速、降水量等指数,还能为交通出行、外出旅游、生态环境部门的空气质量评价等提供参考。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