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日报记者 陈明红
博物馆遍布全市各地、高质量展览带领公众穿越古今、新技术让文物“活”起来……肇庆文博事业蓬勃发展,让这片土地的珍宝魅力尽情绽放,吸引越来越多人走进博物馆,感受文化魅力、聆听历史回声。
历史悠久 底气十足
肇庆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境内拥有出土了距今14.8万年旧石器时代牙化石的垌中岩遗址,六祖惠能、李邕、包拯、汤显祖、利玛窦、孙中山、叶挺等中外名人留下足迹。
厚重的文化底蕴,给肇庆文博事业发展以底气,肇庆市文广旅体局文物科科长邓杰介绍,近年来,肇庆新建扩建了一批博物馆,包括近两年建成开放的市博物馆、端州区博物馆、鼎湖区博物馆和封开县博物馆,掀起博物馆“升级换代”热潮,文博场馆建设取得良好成绩。
目前,全市备案登记的博物馆(纪念馆、陈列馆)达到16家,较2019年增长约14%。不可移动文物数量和可移动文物藏品数量均位于全省前列。
据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和非国有博物馆藏品备案的数据显示,全市16家博物馆有文物藏品3万余件(套)。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期间确定的30多个文物藏品类别中,我市博物馆只有甲骨类文物没收藏,文物藏品的年代、种类丰富、齐全,从侧面证明了肇庆历史的源远流长。其中,肇庆市馆藏可移动文物的亮点为史前文物、青铜器,这二者在广东占有重要地位。
创新形式 服务市民
开展“菜单式”“预约式”服务、组建“红领巾宣讲团”、打造“铁军讲堂”宣讲品牌、送展到军营进社区……作为纪念类专题性博物馆,一直以来叶挺独立团团部纪念馆以保护革命文物、弘扬红色文化为核心工作,探索打造多个社教项目,彰显文博场馆的宣教力量。
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让文物的光芒穿越历史点亮未来,这也是肇庆众多博物馆的重点工作。目前,肇庆各博物馆通过加强宣传推介、举办特色展览、开发文创产品、提高服务质量,借助重要节庆、重大活动,大力提升博物馆业务水平,促进博物馆更好地为公众提供文化服务。
走进市博物馆,扫一扫二维码,即可倾听了解文物信息——新技术的广泛应用,拉近了文物与观众之间的距离,让参观者变成了体验者。
开放一年多的市博物馆,已成为市民打卡了解历史的好去处,也是展示肇庆城市历史发展脉络的文化新地标。与此同时,该馆“岭表南来第一州——肇庆历史文化陈列展览”运用现代主义的设计手法融入传统地域文化的符号,采用多样的艺术形式和多媒体互动手段,利用实物图版、雕塑、绘画、场景复原等展陈手段给观众呈现出一幅肇庆全景式的历史画卷。
新技术让历史娓娓道来,厚重的肇庆历史文化愈加引人入胜。包公文化博物馆、广宁县博物馆等均采用了全息化、多媒体技术,成为各地传承历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的重要阵地和生动课堂,吸引更多年轻人走进博物馆。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