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5月15日起,高要区将关闭8个渡口。图为将关闭的其中一个渡口丽晶渡口。 西江日报记者 夏紫怡 摄
西江日报记者 夏紫怡 通讯员 刘潜
“突突突……”晚春余晖之下,随着发动机轰鸣,一艘渡船从高要区南岸丽晶码头出发,乘风踏浪,横渡西江,朝着端州天宁南码头缓缓前行……然而,这一情景将在5月15日退出大众视线。
昨日,记者从高要区交通运输局了解到,南岸丽晶渡口、金利镇渡口、大湾镇客运渡口、大湾镇高熊渡口、莲塘镇葫芦咀渡口、禄步镇翠布渡口、前沙渡口、卖叶渡口共8个渡口,自5月15日起全部停止使用。
通知发出后,在高要和端州两岸街坊中引起热切关注。昔日的渡口见证了一江两岸的发展变迁,现如今将成为两地街坊心中永恒的记忆。
出行多元化致客流锐减
高要水网密布,水道交错,渡船曾经是高要街坊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据统计,高要辖区原经政府批准设置的渡口共有17个,撤销8个渡口后,高要区还剩余9个渡口,分别为:禄步镇镇南渡口、沙角渡口、深塘渡口、禾和坑渡口、前进渡口,小湘镇杨梅渡口、金渡镇砚坑渡口、文殊渡口、紫云谷旅游专用渡口。
据高要区交通运输局介绍,近年随着西江公路桥和肇庆大桥扩建、阅江大桥建成通车、以及部分渡口周边已实现多条公交线路覆盖和两岸桥梁贯通等,我市交通路网在不断发展和日趋完善的同时,市民的出行方式也越来越多元化,渡船已不再是唯一的出行方式。因此该区部分渡口出现客流量锐减、社会效益下降等情况。
以南岸丽晶渡口为例,过去来往搭渡船的乘客每天最多约有两千人,节假日高峰有约五千人,但现时选择渡船出行的乘客每天不足20人。久而久之,缓解交通出行压力的渡口功能已渐渐消失。
“丽晶渡口原有8艘渡船,部分渡船因客少亏损已停航,现在只有5艘渡船渡运。”高要区交通运输局港航管理股股长李健伟介绍。
船主乘客感叹与不舍
说起即将关停的南岸丽晶渡口,乘客和船主都充满着不舍。陈姐和先生经营着粤肇庆渡016号渡船,至今已20多年。在船上,陈姐负责收费和靠岸时拴缆桩,先生则负责驾驶,两人一前一后,夫唱妇随,相互配合。
“上世纪90年代末期是渡船生意最兴隆的时候,那时一河两岸的群众出行大多选择搭渡船,票价是1元一人。有做小买卖的,也有赶去上班的,也有一家几口到端州游玩的,每趟船上都是热热闹闹。”
在陈姐的记忆里,遇上出行高峰,一趟可以载客80人,每15分钟开出一班次。“到了2017年阅江大桥通车后,客流量开始快速减少,大家出行的方式也不再仅仅依靠渡船了。”
对于渡口停航,陈姐恋恋不舍,在船靠岸休息的间歇,她坐在驾驶舱里,望向广阔的江面说:“和先生开了一辈子船,停航之后,我们打算把船转卖,提前退休了。”
而在记者走访中,不少乘客都纷纷表示不舍。何姨在端州区二马路市场做干货生意,经常搭渡船往返端州和高要送货,“我年纪大了,不会开车送货,而渡船送货的成本低廉,停航后确实有些不便。”如今,何姨已经计划着另寻送货渠道。
坐在何姨一旁的周小姐得知渡口即将关停,专门带着孩子前来“回味一番”。她告诉记者,渡船承载了童年的美好回忆,春节时,父母偶尔会带她搭渡船去端州买年货,如今,想趁着停航前让孩子也体验一番。
“渡改桥”群众出行不会难
从安全管理角度而言,撤销渡口也有另一层原因。目前,西江日均船舶流量约800-1000艘,航道比较繁忙,同时航道不断升级,江面往来的商货船吨位、航速都在不断攀升,对来往两岸横渡西江的船舶吨位和功率提出新的要求。
李健伟指出,上述渡口的渡船均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建成,其抗风、防撞、船舶稳性等设计技术标准偏低,设施设备相对落后陈旧,难以适应目前江面情况,存在一定的渡运安全隐患。“从安全管理角度来看,撤销渡口将有效降低安全隐患和提升西江通航环境,还可依靠国家对交通运输发展的支持,通过国家政策来进一步优化交通资源配置,创造更大的社会效益。”
渡口撤销后,部分群众的出行问题如何解决呢?记者了解到,目前高要区上述8个渡口均具备“渡改桥”的条件,且已开通多条公交线路,途经西江大桥、阅江大桥、金马大桥,贯通该区莲塘、大湾、南岸至端州城区,以及金利至佛山三水区。
如莲塘镇葫芦咀渡口,有22路、303线公交车途经西江大桥,17路公交车途经阅江大桥,每隔15至20分钟一班;大湾镇客运渡口、高熊渡口有810线公交车,途经西江大桥,每隔20至30分钟一班;南岸街道丽晶渡口则有27路公交车,途经阅江大桥,8路、8路快线、303线、308线、312线、315线等途经西江大桥,每隔10至30分钟一班等,基本能满足当地群众的出行需求。
接下来,高要区交通运输局将围绕《肇庆市渡口渡船安全管理整改工作方案》的有关要求,优化交通资源配置,争取省、市资金支持,进一步做好“渡改桥”的工作,并继续做好剩余渡口和渡运安全管理指导工作,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