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肇庆大力推动西江航运全产业链建设 壮大港口产业集群 推动“肇货肇运”“肇船肇造”
分享到

微信

微博

0
分享到-微信
X

核心提示: 春暖时节,肇庆三榕港码头周边水域船舶往来不绝,多艘船只排队等候吊机为其装卸货物,运输车辆来往密集,现场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肇庆三榕港作为国家级口岸,近年来发展势头迅猛,2021年完成散货吞吐量392.5万吨、集装箱吞吐量20.3万标箱……

繁忙的三榕港。 西江日报记者 梁小明 摄

繁忙的三榕港。 西江日报记者 梁小明 摄

西江日报记者 陆志锋

春暖时节,肇庆三榕港码头周边水域船舶往来不绝,多艘船只排队等候吊机为其装卸货物,运输车辆来往密集,现场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肇庆三榕港作为国家级口岸,近年来发展势头迅猛,2021年完成散货吞吐量392.5万吨、集装箱吞吐量20.3万标箱……

肇庆三榕港的蓬勃发展,是肇庆近年来加快推进西江“黄金水道”全产业链建设,大力推动肇庆港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建设运营的生动写照。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要加快打造西江内河航运枢纽中心和江海联运枢纽,加快构建“水陆空”立体综合交通体系。目前,肇庆正大力推进西江航道与沿线港口、码头及配套设施的综合开发建设,围绕西江沿线资源开发产业特色,积极打造航运全产业链,持续提升西江“黄金水道”的生态底色与发展成色。

加快推动港口建设和航运产业升级

持续壮大西江港口航运能力

肇庆依江而生,因江而兴,是国内28个内河主要港口城市之一,航运和港口运营条件十分优越,一批知名企业在临港工业园区依港而建。目前,西江界首至肇庆可通航内河3000吨级船舶,西江肇庆大桥至虎跳门可通航3000吨级海轮,实现从肇庆直航出海口;肇庆新港码头作为粤港澳大湾区连接大西南的中心枢纽港,更成为西江可通航5000吨级江海轮的最上游码头。

去年10月,“深圳蛇口—肇庆高要”组合港正式启用,对推动肇庆港深度参与大湾区建设带来重大机遇。目前,肇庆正持续加强沿江产业布局和港口规划建设,大力推动封开县长岗作业区、德庆九市通用码头、德庆悦城悦港码头、高要区金岗作业区、新港港区新基湾作业区一期工程等5个港口建设项目的工程勘探、工可编制等前期工作,力争早日动工建设。港口建成后,将新增泊位30个,新增吞吐能力约1亿吨。

同时,我市与中集集团在新基湾液化天然气船舶加注站项目上加强合作,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力争将该项目打造为肇庆西江液化天然气加注码头的示范项目,努力实现“气化西江”绿色发展目标,并加快推进与盐田港集团的合作,在合作港区范围内配套相关物流企业、船务公司、货代公司等,形成集群发展效应,将肇庆港打造成为亿吨大港。

扶持水运企业做大做强

推动“肇货肇运”“肇船肇造”

肇庆得天独厚的“黄金水道”资源禀赋,孕育了一批船舶行业企业。为积极扶持水运企业做大做强,加快推动航运发展,我市积极协调加大对水运业及相关产业发展的金融信贷、船员培训、资金补贴等政策扶持力度,鼓励中集、润庆等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提高市场竞争力。鼓励引导本市运输企业与货主单位加强合作,优先安排我市运输企业承运货物,持续深化与大型国企、央企合作,引入中集集团世联达物流科技公司作为战略投资者,联合华润水泥,进一步做大做强航运业务,力争实现“肇货肇运”。

同时,我市把高质量打造高新船舶产业园区作为推动航运产业发展的重要抓手。肇通船厂作为我市具备生产一万吨级以内船舶的企业,今年已接订单主要为中集物流联合肇庆润庆航运有限公司订购的15艘1500吨的液化天然气动力罐装水泥船。为更好助力肇庆市造船及航运事业的发展,结合我市大力发展西江“黄金水道”的整体布局,肇通船厂引入中集安瑞科公司作为战略投资者,充分利用中集集团的技术和资金优势,推动以肇通船厂为纽带,全力打造集制造、维修、培训、研发于一体的高新船舶产业园区,力争实现“肇船肇造”。

加快临港产业集聚发展

实现船舶产业“弯道超车”

记者了解到,目前,我市正谋划一批符合地方发展需求的临港产业基地,实现以港兴城、以港促产,港产城融合发展。在新港港区,按照“前港—中区—后城”模式围绕港、产、城进行一体化布局。在封开港区,打造区域性矿建材料加工和集散基地;在高要港区,打造沿江食品产业增长极;结合珠三角枢纽机场建设,同步推进空港经济区金利片区港口开发建设,实现空港与河港有效互动。

同时,我市积极以新能源船舶制造为突破口实现船舶产业“弯道超车”,谋划在德庆、高要打造新能源船舶制造基地和产业园,引进船舶制造、设计、配套、船员培训等企业入园发展,形成有竞争力的新能源船舶产业制造集群。

西江日报、西江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西江日报”电子报,以及注明来源“西江日报”、“西江网”的所有文字、图片、视频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版权均属西江网所有。凡是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链接、转贴、编辑或其它方式发布。已经被本网授权的,使用时必须做到:(1)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作者信息“西江日报记者***”、相关图片和视频的出处及作者。(2)如修改标题,必须注明原标题。(3)如果从其他平台间接转载本作品,仍须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
2.
本网未注明“来源:西江网”或“来源:西江日报”的作品信息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认同其观点或真实性,如其它媒体、网站或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行负法律责任。擅自使用西江网名义转载或盗用西江网名义发布信息,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3.
本网转载的部分文字、图片、表情包、GIF动图等作品素材来源于网络,均为暂时无法找到版权来源,请作者或版权权利人联系我们,以便发放稿费。
4.
如本网发布或转载内容涉及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
联系人:罗小姐、陈先生(电话:0758—2722284)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事业单位

粤ICP备0910275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本网站由肇庆市融媒集团有限公司(西江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者建立镜像 Powered by Cms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