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日报讯(记者 陈洁)生态安全是高质量发展的基础。记者近日获悉,《肇庆市“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于7月1日起正式实施。方案集成生态保护红线与生态空间、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的环境管控要求,对全市国土空间范围进行单元划定,将各类要素的环境污染防治与改善要求落在空间上,进而指导项目科学落地,引导全市绿色发展。
编制实施“三线一单”、建立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方案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先决条件,按照“面上保护、点上开发”原则,衔接确定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划定环境管控单元,编制生态环境准入清单,并实施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形成以环境管控单元为基础的空间管控体系,对产业布局实行“分区施策,分类准入”,提高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能力。
环境管控单元分为优先保护、重点管控和一般管控单元三类。根据《方案》,全市共划定环境管控单元99个,其中优先保护单元32个,面积5681.52平方公里,占全市国土空间的38.14%。优先保护单元主要涵盖生态保护红线、一般生态空间、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环境空气质量一类功能区等区域,主要分布在鼎湖山、北岭山、十二带、龟顶山、烂柯山、螺壳山等区域性山体屏障,以怀集、封开、德庆、广宁四个山区县和高要区西部为主;重点管控单元主要包括工业集聚、人口集中和环境质量超标区域,主要分布在东南版块主城区及重点产业集聚区和产业发展平台,以端州区、高新区、鼎湖区、高要区东部和四会市南部为主;一般管控单元为上述两者以外的区域,主要分布在怀集、广宁、德庆南部和封开西部区域。
上述三类单元有不同维度的管控要求,具体包括区域布局管控、能源资源利用、污染物排放管控和环境风险防控等。肇庆已编制清单,明确99个单元的不同要求,如在污染物排放方面,每个单元均会明确水、大气、土壤、禁排等方面的污染物排放管控要求,资源利用方面也明确了能源、水资源的最大利用上限、利用效率要求等。
《方案》要求,各县(市、区)、各部门要强化“三线一单”的刚性约束,将其作为规划资源开发、产业布局和结构调整、城镇建设以及重大项目选址的重要依据,并在政策制定、规划编制、执法监管过程中做好应用,严把生态环境准入关。
当前,肇庆正推动《方案》衔接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等工作,统筹实施分区环境管控。市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自2019年以来,肇庆贯彻落实国家和省的工作部署,落实绿色发展要求,基于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和用地现状条件分析,开展四轮生态保护红线评估调整工作,将各类重要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维护、水土保持功能等生态功能极重要地区以及生态极敏感地区划入生态保护红线,并充分与重大项目布局协调,全市共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约2800平方公里。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