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日报讯(记者 潘粤华) 近日,广东省粤港澳大湾区文化遗产游径(第二批)名单公布,肇庆中西文化交流游径入选。这条游径为仙花寺遗址——王泮生祠——崇禧塔——上清湾古村,它蕴含着肇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彰显着肇庆在中西文化交流历史上的独特地位。
1583年,被誉为“沟通中西文化第一人”的利玛窦乘船,从澳门沿西江到达当时的岭南政治、文化中心肇庆。在肇庆居住的6年时间里,利玛窦系统地学习了中国传统文化,也向中国传入欧洲文艺复兴成果。他在肇庆传教,也被普遍认为是西学东渐正式拉开序幕的标志性事件。
这次入选的肇庆中西文化交流游径长度约6.2千米,依托端州区江滨三路、宋城二路、西江大桥等串联起利玛窦在肇庆活动的代表地仙花寺、对外交流贡献突出的王泮生祠等点,展示利玛窦在肇庆的历程,凸显中西方文化交流融合。
其中,仙花寺建于明万历十一年至十三年(1583年至1585年),是意大利传教士罗明坚和利玛窦建造的中国内地第一座天主教堂,对研究中西文化交流历史具有重要意义。据文献显示,仙花寺建在崇禧塔侧。王泮生祠位于崇禧塔西侧,建于明万历十六年(1588年),由肇庆知府王泮所建,2006年重修恢复旧貌。崇禧塔始建于明万历十年(1582年),由肇庆知府王泮主持兴建,其保存了明代的塔式建筑风格,又有广东西部和广西东部明代古塔的建筑特色。上清湾古村位于高要城区西北面,村内保留有150多年历史的中西合璧建筑“上清湾天主堂”,以及体现民风民情的青砖古舍、麻石小巷、渔村古渡、古榕修竹。
该段游径沿线还有众多文物景点,包括肇庆古城墙、梅庵、叶挺独立团团部旧址、高要学宫、丽谯楼、景福公所旧址、宋丰济仓包公井等。市文广旅体局表示,将积极申请资金,完善标识牌等基础配套设施。同时将加大宣传力度,计划依托该文化遗产游径举办徒步等体育活动,促进文旅体融合。
就肇庆中西文化交流游径的规划和发展问题,记者采访了肇庆学院发展规划处副教授、博士后吴清。他认为可从6个方面加强保护与利用这条游径,擦亮肇庆文化名片。当中包括推进传统文物保护与活化利用、推动中西文化交流遗产廊道建设、积极开展研学旅行示范基地创建、推动文化艺术创新发展、加快公共数字文化建设,以及促进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
如结合游径沿线旅游资源进行联动开发,系统开展中西文化交流游径的保护、活化与利用;以市区江滨三路、宋城二路、西江大桥等为主要范围,建立中西文化交流游径遗产展览馆,以仙花寺和王泮生祠等资源点为依托,多样化、多层次呈现利玛窦在肇庆的历史,打造具有标志性的中西文化交流“遗产廊道”;围绕游径沿线文化资源,推出一批研学旅行示范基地和精品线路,举办中西文化交流故事讲解员大赛;培育相关旅游演艺精品项目、沉浸式体验项目和数字艺术体验场景等。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