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本土创新创业团队立足肇庆 享“政策大红包+保姆式服务” 广东爱晟突破掣肘用心造芯
分享到

微信

微博

0
分享到-微信
X

核心提示: 从一名半导体行业的“萌新”,变成芯片制造的“高端玩家”,广东爱晟扎根肇庆14年,如今成长为一家NTC热敏半导体陶瓷粉料、核心感温芯片到温度传感器研发、生产全产业链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不仅将材料、技术、设备的自主控制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而且旗下高精度、高可靠、高灵敏的NTC热敏芯片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成为众多知名品牌客户一致认可的产品。

在广东爱晟万级无尘车间内,工作人员在工作。 西江日报记者 陈明红 摄

在广东爱晟万级无尘车间内,工作人员在工作。 西江日报记者 陈明红 摄

昨日,走进鼎湖爱晟科技园四楼的NTC热敏芯片万级无尘车间,只见一台台设备高速运转,为数不多的工作人员身着静电防尘服,聚精会神地在工作台前忙碌。NTC热敏半导体陶瓷粉料来到芯片车间后,经球磨、烧结、切片、划片、分选测试、封装等8大工序后,最终成为完整的热敏芯片,被应用到5G通信、电子产品、智能家居、新能源汽车、医疗装备等领域。

5月11日,广东爱晟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杨俊拿出一块巴掌大的成品元件介绍:“像这样的一个成品包装最多可承载1万颗芯片,价值美金1万元。”

从一名半导体行业的“萌新”,变成芯片制造的“高端玩家”,广东爱晟扎根肇庆14年,如今成长为一家NTC热敏半导体陶瓷粉料、核心感温芯片到温度传感器研发、生产全产业链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不仅将材料、技术、设备的自主控制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而且旗下高精度、高可靠、高灵敏的NTC热敏芯片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成为众多知名品牌客户一致认可的产品。

全链自主可控 一心锻造国产芯

芯片被誉为信息时代的发动机,越来越多人的目光投到芯片设计与研发的行列。然而,要“去依赖”、解决我国芯片发展的掣肘,就必须把前端原料、精密加工技术、关键设备全都握在手中。这无疑是广东爱晟多年来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小米加步枪,一样可以打好这场芯片仗。“我们生产的NTC电极芯片分金、银两种,其中银芯片全链条都可自主掌控,但金芯片仍有少部分原材料依赖国外进口。”杨俊介绍,公司为此倒逼团队尽可能在1年内攻克难关。

在技术方面,广东爱晟更有着极高的话语权。“我们研发的高精度、高可靠体温探头,可用于测温枪。测温精度高达0.05°C,测温精度的年漂移≤0.01°C,确保产品质量的高稳定、高可靠性。”杨俊表示,公司53项国家发明专利中,测温领域发明专利达45项。

芯片越做越小,其附加值也越来越高,加工难度也越来越大。为此,广东爱晟不断加强自身研发能力建设,目前研发人员占比20%,均为实用型人才,同时与重点高校、行业先进企业合作,为科技创新持续引入新鲜血液。公司逐年加大对创新研发的投入力度,如今研发费用占每年销售额8%以上。

公司所用的关键设备,也是该公司与电子装备制造商联合研发定制。其中,自动测试机、自动贴膜机等为国内唯一出品设备,不仅自动化程度高、精度高,还大大节省了人力成本。

“100%自研芯片的道路上有许多困难,但是我们不会放弃,我相信未来是光明的,争取早日实现整个产业链自主可控的目标。”杨俊说,下一步,公司将把重心移到加速芯片反应速度的技术研发中,尽快提升企业竞争力。

于肇庆创新创业 十四年茁壮成长

2007年,当与3个同学决定共同创办广东爱晟时,杨俊自己也没想到,他们可以如此团结地携手走过十几载,更没想到经过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后,公司发展反而逆势上扬,营业额同比增长100%,达到1.2亿元,其中产品之一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芯片占据全球市场份额50%以上。

“我是学电子材料专业的,在风华高科工作了10多年。”杨俊介绍,2007年,半导体行业发展程度比较落后,无论是材料、设备还是技术,对国外依赖程度都相当高。“不如,一起出来干点事?”有了想法,他与3个同学一拍即合,决定在端州睦岗创立广东爱晟。落户肇庆,杨俊有自己的考量。他介绍,在龙头企业风华高科的引领下,肇庆电子信息产业链逐渐完善,肇庆各级政府对科技企业支持扶持力度也很大。加上当时他和另一拍档已是新肇庆人,综合考虑,他们迅速拍板落户肇庆。

凭借着精湛的技术和优良的品质,这个平均年龄30岁的4人核心团队,带领着公司用3年时间在市场上站稳脚跟。2010年,公司也走到了分岔路口:究竟是走传统企业拼成本、拼规模的老路,还是深耕细分领域、瞄准国际领先水平,走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的技术新路?4个同学一如既往达成共识,选择了后者,且设立了全新目标:做细分领域的行业隐形冠军。很快,罗姆电子、松下、德国海曼、英飞凌、埃塞力达等业界龙头公司陆续成为广东爱晟的客户。

随后,广东爱晟走上了快车道,一路高歌猛进。2013年,公司研发及生产出一次性医疗体温/体腔探头;2015年,成功研发超高精度、超细型、超高可靠性NTC金电极热敏芯片,并获得国家高新企业认证;2018年,爱晟电子取得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荣誉;去年,鼎湖爱晟科技园落成,广东爱晟荣获“广东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物资保障工作重要贡献企业”“广东省第一批建设培育产教融合型企业”“2020年度肇庆市创新百强企业”等荣誉称号。

如今,公司已成为拥有3家控股子公司的高新企业,拥有员工450多人,产品十几种类、上千个小门类。去年,该公司生产的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芯片作为抗疫物资额温枪的核心部件,最高峰时产能达到日产200万个。

政府当好“服务员” 全方位呵护企业成长

回顾在肇创新创业14年的经历,杨俊说:“肇庆亲商重商氛围很浓!”成立之初,公司取得任何科技方面成绩,端州区及市级科技部门立即给予科技专项奖补资金,对刚刚起步的广东爱晟而言,无疑是雪中送炭。

随着公司发展越来越快,原本的厂房无法满足需求。2018年,投资1.27亿元的爱晟鼎湖科技园项目于“肇庆金秋”活动中选址落户鼎湖。作为鼎湖区近年引进的重点项目之一,该项目分两期建设,计划总建设面积22000平方米。

近年来,肇庆抢抓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机遇,坚持“产业第一、制造业优先”不动摇,围绕“4+4”产业集群不断引进重点项目和优质项目,全力支持创新型企业做大做强,肇庆市产业尤其是电子信息产业蓬勃发展,产业规模逐步扩大,重点企业快速成长,创新能力持续增强。作为肇庆支柱产业之一,电子信息产业也基本形成了以电子材料、新型电子元器件、半导体照明和显示、电子专用设备等领域为特色的产业发展体系。

广东爱晟作为肇庆本土培育壮大的电子信息产业企业之一,进入鼎湖之初就备受青睐。得知爱晟鼎湖科技园存在建设资金难题,肇庆工信部门主动前来了解情况,并以股权投资方式,真金白银地提供了1200万元资金,为企业建设发展提供极大的金融保障。

一期项目完工后,广东爱晟今年3月整体搬入,并迅速实现了满产,项目二期已于2020年12月15日开动压桩。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离不开地方政府持续开展的效能提升工作。

“去年疫情期间,我们申请防疫贷款,市、区联动,鼎湖区相关部门跑腿,中国银行肇庆分行当天就放款500万元;项目建设过程中,一期工程进入竣工验收环节,原计划所需时间比较长,但鼎湖区通过‘产业招商落地巡查日’活动和项目专班,领导班子带头加班加点为项目服务,确保公司顺利投产。”杨俊对“鼎湖效率”竖起了大拇指。

记者了解到,为强化营商环境和落地服务,鼎湖区不断树牢大湾区意识和大湾区标准,以产业招商落地攻坚“八大行动”为抓手持续出招,充分发挥土地工作专班等七大专班作用,还成立了量身定制企业“政策包”服务队,由区政府相关负责人牵头,由科技、工信、人社、税务、住建等职能部门组成领导小组,为企业制定个性化服务的“政策包”,由相关职能部门落实专人一对一持续跟进服务企业。

“我们深入推动科技创新驱动‘1133’工程提质增量,按照高企培育认定奖补政策和科技成果转化政策,给予企业专项资金扶持。”鼎湖区科技局局长陈燕霞介绍,目前鼎湖区共有45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去年广东爱晟还获得省科技专项资金,种种政策利好大大激发了企业加大科研和技术攻关的积极性。

广东爱晟同样得到了鼎湖工信部门的“呵护”。鼎湖区工信局副局长谢少红表示,近年来,鼎湖围绕“4+4”产业集群发展战略,不断优存量、强增量、扩总量,通过扶持龙头骨干企业,建立优质企业培养库,支持广东爱晟这样的电子信息企业向“专精特新”发展,同时不断促进已落地项目加快达标达产,尽全力培育扶持本土创新企业发展壮大。

政策“大红包”+“保姆式”服务,肇庆便利的营商环境为投资企业注入了“强心剂”,广东爱晟更用实际行动来证实自己选择芯片产业、选择肇庆的决定没有错。“有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保障,未来我们的步伐会迈得更大,预计今后每年将保持30%以上增速。”杨俊介绍,公司还将同步准备上市,推动资本运作,寻求更多发展机会。

西江日报记者 陈明红 特约记者 李绍坚 通讯员 方小薇

西江日报、西江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西江日报”电子报,以及注明来源“西江日报”、“西江网”的所有文字、图片、视频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版权均属西江网所有。凡是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链接、转贴、编辑或其它方式发布。已经被本网授权的,使用时必须做到:(1)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作者信息“西江日报记者***”、相关图片和视频的出处及作者。(2)如修改标题,必须注明原标题。(3)如果从其他平台间接转载本作品,仍须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
2.
本网未注明“来源:西江网”或“来源:西江日报”的作品信息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认同其观点或真实性,如其它媒体、网站或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行负法律责任。擅自使用西江网名义转载或盗用西江网名义发布信息,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3.
本网转载的部分文字、图片、表情包、GIF动图等作品素材来源于网络,均为暂时无法找到版权来源,请作者或版权权利人联系我们,以便发放稿费。
4.
如本网发布或转载内容涉及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
联系人:罗小姐、陈先生(电话:0758—2722284)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事业单位

粤ICP备0910275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本网站由肇庆市融媒集团有限公司(西江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者建立镜像 Powered by Cms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