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肇庆新区长利湖沙滩公园,以其独特的水系生态自然环境吸引着不少市民游客前往休闲游玩。 西江日报记者 朱健兴 摄

羚山涌碧道公园为市民提供安全、经济、便捷、舒适的滨水休闲空间,打造“肇庆碧道”品牌。西江日报记者 曹笑 摄
城乡环境呈明显变化
生态文明体现在城市发展的每一个方面。肇庆以肇庆新区引领新型城市化建设,在肇庆新区的规划建设中,顺应自然、利用自然,把山水、森林、田园等生态要素引入城镇,着力建设山水田园城市。
肇庆近年还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为契机,持续提升城市绿地覆盖率,初步建成以星湖为中心,北岭山和羚山山脉景观带为两翼,多条景观道路为轴线,各个公园绿地为节点的城市绿地系统。据统计,截至2019年肇庆城市建成区绿地率超40%,市民出门几乎一步一绿地;公园绿地面积超1600公顷,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约19平方米,随意散步就能找到游玩的好地方。2020年新增8个公园后,肇庆城市建成区绿地面积将增至约5300公顷,绿地率提升至42.3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21.7平方米,位居广东省前列。
不仅城市变绿了,乡镇的环境也在改善。近年来,肇庆全面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例如加快西江沿线农村连片综合整治,统筹山水林田湖草保护建设。结合卫生城镇、文明城镇、人居生态环境整治等系列工作,以农村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畜禽养殖、农业清洁生产、饮用水源保护、污染河涌整治为重点,加快乡村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2013年至今,全市共完成逾300条建制村环境综合整治任务,农村的村道干净了,污水得到有效收集和治理,畜禽养殖得到规范,居民的生活环境有了明显变化。
肇庆要求全市各县(市、区)政府积极创建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县(区),积极实现“市县镇村”四级联创。目前,6个县(市、区)均已印发实施生态文明建设规划,并启动相应创建工作,在过去工作的基础上,生态乡镇、生态村等细胞工程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全长10多公里的市区江滨公园,集休闲旅游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展示了肇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城市魅力。 西江日报记者 朱健兴 摄

秋日星湖边,景色惹人醉。 西江日报记者 曹笑 摄
生态文明嵌入城市发展每一个环节
产业是绿色发展的根本。近年来,肇庆加快产业转型升级,集聚发展绿色环保产业。加快推进陶瓷、电镀、印染等传统低效产业退出和整治提升工作,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腾出空间。同时,坚持产业第一、制造业优先,瞄准新能源汽车、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医药、高端电子信息等制造业,加快招引一批先进制造业项目,努力把肇庆的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经济效益。
天空变蓝了,眼前的绿色丰富了,肇庆市民每一天出门都有最“养眼”的城市景色。事实上,本地群众的生态意识也逐步提高,近年来,肇庆全方位开展生态文明宣传工作。积极教育和引导干部群众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树立生态文明理念,促进生态文明道德和行为的养成,大力营造全社会共建共享生态文明的浓厚氛围。开展生态文明宣传进社区、进乡村、进校园,组织节能节水、生态环保、绿色生活等各类专题宣传活动。
国家文明城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是肇庆人民美好生活向往的新期待,也是肇庆的新起点。接下来,肇庆将继续深入实施《肇庆市生态文明建设规划(2016-2030年)》,增进生态文明共识,推进生产生活方式绿色化。加强生态文明和环境保护全民教育,结合创文工作,将生态文明融入地方的方方面面,大力倡导绿色生活方式、生产方式,继续建设好“绿色肇庆”、“美丽肇庆”。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