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真心为民办实事 真情帮扶暖民心——肇庆市技师学院驻村工作队帮扶纪实
分享到

微信

微博

0
分享到-微信
X

核心提示: 走进怀集县岗坪镇四隆、地灵、沙腾、兴义、谢屋等行政村,每个村的文体活动室、综合文体广场、健身器材等设施俱全;走进贫困户家中,液晶电视、电视信号等一个不落。脱下“贫困帽”的过程,离不开肇庆市技师学院驻村帮扶工作队的身影。

西江日报记者 刘浩辉

走进怀集县岗坪镇四隆、地灵、沙腾、兴义、谢屋等行政村,每个村的文体活动室、综合文体广场、健身器材等设施俱全;走进贫困户家中,液晶电视、电视信号等一个不落。脱下“贫困帽”的过程,离不开肇庆市技师学院驻村帮扶工作队的身影。

据悉,肇庆市技师学院和广东金融学院肇庆校区对口帮扶岗坪镇上述5个行政村,帮扶贫困户105户,贫困人口277人,目前贫困户全部达到脱贫退出标准。

为贫困户打造就业“直通车”

走进地灵村一家切粉生产加工厂,浓郁香味四处飘溢,十多个妇女在切粉制作间忙碌着。其中,贫困户吴秋芳和莫秀珍正小心翼翼地,把粉搬到一个偌大的晒场,米白的切粉安然地躺在竹筛上“享受”着“太阳浴”。

“自从被安排到切粉厂工作,每天可以赚取80元工资。”吴秋芳早年丧夫,育有一女二子,分别就读小学、初中和职校,每年能享受到助学政策。她说,以前靠打散工,收入很不稳定,如今在家门口就业,不仅增加收入,还方便照顾孩子。

地灵村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岗坪切粉的主要出产地之一,村内有数十家切粉生产作坊。帮扶工作队结合村中实际,协调生产作坊优先聘用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这一做法点燃了有劳动力贫困户心头脱贫致富的那把火。

“吴秋芳和莫秀珍都是勤劳的妇女,我们经常鼓励她们自力更生。”肇庆技师学院驻村工作队队长徐智鹏说,促进贫困人口就业是实现脱贫攻坚最有效、最直接的方式之一。

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帮扶工作队重点围绕转移就业、创业就业、技能培训,聚焦“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目标,变“输血”为“造血”,切实打通困难群众转移就业“最后一公里”,为困难群众打造就业“直通车”,让群众纷纷找到增收渠道。

教育扶贫“斩断”代际传递“

没想到,我家前几年连饭都吃不饱,如今过上了好日子,村里帮我建好了房子,孩子的教育有了保障,家庭经济收入稳定了,是党的扶贫政策给我家带来了幸福。”地灵村贫困户黄万桓一见到徐智鹏就热情说,他十分感恩扶贫工作队的真心帮扶,永远忘不了党的恩情。

黄万桓夫妻俩,是一对身残志不残的夫妻。勤勤恳恳经营着这个家庭,黄万桓平时靠收破烂挣钱,微薄的收入无法支撑孩子的学业。2016年,驻村扶贫工作队的到来,帮他解决了女儿和儿子就读中职学校的费用,使他对于培养子女成才的信心一下子增强。大女儿和儿子先后顺利毕业,如今分别在惠州和佛山找到稳定的工作。2018年,黄万桓头上低保户的“帽子”顺利摘掉了,变成一般贫困户。工作队又为其妻单独申请享受低保政策。2019年,黄万桓的家庭总收入6.7万元,家庭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3万元,顺利达到脱贫标准。

“除了享受到种植基地、工业园区等扶贫资金投资项目的分红外,我们每年还向黄万桓家发放60多只鸡苗。他的妻子非常勤快,专心养鸡、种田,单是每年卖鸡可以赚到4000多元。正读高三的小女儿如果能考上大学,我们也同样大力资助她。”徐智鹏高兴地说。

据悉,驻村帮扶以来,肇庆市技师学院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出台相关政策让对口帮扶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受惠。2016年至2019年,该学院共有精准扶贫学生599人,2019年在校的共482人,其中70人享受学院垫资供读,分别由8个资助单位对应资助并与学院签订了相关的合约。精准扶贫学生均按省、市扶贫工作相关政策享受国家助学金、生活补助金等教育扶贫所有优惠政策。

值得一提的是,学院与热心协会达成合作,发动社会各界人士捐款,共同资助在该学院就读的精准扶贫学生100名,资助款以每月发放的方式发放到学生的饭卡上每人每月100元,两年每人2000元,到2019年7月已完成,两年时间共资助贫困生20万元。

圆了贫困户的“安居梦”

今年3月底,随着贫困户黄万星住进梦寐以求的新房,地灵村危改户全部顺利入住。黄万星出生于1967年,患病,是村里一般贫困户,至今孤身一人。

初次参观黄万星的新房子,让记者眼前一亮。“麻雀虽小,五脏俱全。”30多平方米的一层楼房,从墙壁、地板砖到门框,无一不精心设计,客厅、睡房、厨房、厕所均配备基本设施。徐智鹏介绍,为让他住得安心和舒心,帮扶工作队积极开展家居整治活动,为他的新居加铺地板、购置家具、床上用品、锅碗瓢盆和电视机等。

今年8月,扶贫驻村工作队还联系热心企业为岗坪镇及邻近的乡镇村委会和贫困户无偿捐赠净饮机200台和高清网络液晶电视机16台,总价值近100万元,以改善和提供贫困户优质健康饮用水与生活水平。

西江日报、西江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西江日报”电子报,以及注明来源“西江日报”、“西江网”的所有文字、图片、视频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版权均属西江网所有。凡是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链接、转贴、编辑或其它方式发布。已经被本网授权的,使用时必须做到:(1)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作者信息“西江日报记者***”、相关图片和视频的出处及作者。(2)如修改标题,必须注明原标题。(3)如果从其他平台间接转载本作品,仍须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
2.
本网未注明“来源:西江网”或“来源:西江日报”的作品信息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认同其观点或真实性,如其它媒体、网站或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行负法律责任。擅自使用西江网名义转载或盗用西江网名义发布信息,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3.
本网转载的部分文字、图片、表情包、GIF动图等作品素材来源于网络,均为暂时无法找到版权来源,请作者或版权权利人联系我们,以便发放稿费。
4.
如本网发布或转载内容涉及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
联系人:罗小姐、陈先生(电话:0758—2722284)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事业单位

粤ICP备0910275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本网站由肇庆市融媒集团有限公司(西江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者建立镜像 Powered by Cms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