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庆县官圩镇村民在德庆贡柑产业园里劳作。 西江日报记者 梁小明 摄
德庆县武垄镇双象村建起的休闲娱乐设施,村民有了好 去处。 西江日报通讯员 岑瑞青 摄
省定贫困村德庆县九市镇洞寮村新貌。 西江日报通讯员 岑瑞青 摄
“厂企带动”贯穿始终 脱贫增收农民有盼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产业发展是脱贫攻坚长久的动力源泉。近年来,德庆坚持结合自身地域特色,着力以“厂企+基地(合作社)+农户”、设立扶贫车间等“厂企带动”模式,推进产业扶贫和就业扶贫,辐射带动贫困户通过产业发展和务工就业实现增收。
“田头+工厂”让许多贫困户的生活因此改变。2018年,德庆利用中山市对口帮扶的优势,加强了与中山市的产业对接,先后引入双华食品厂、嘉裕食品厂、正源药业、净慧食品有限公司等农产品加工企业,让厂企可直接与农户和贫困户签订产销协议,定点收购农户、贫困户所生产的农产品,保证农户、贫困户签约的农产品不愁卖。
炎炎六月,正是豆角收获时节,马圩镇诰赠村村民高培英已在自家的豆角地里忙活了整整一个上午。她要赶着把今年最后一季的鲜豆角采摘完毕,送到双华食品厂去,用于制作酸豆角。“双华的鲜豆角协议收购价是每公斤2.4元,比市场收购价高多啦!”高培英被日光晒得黝黑的脸上挂着灿烂的笑容。
自从与双华签订种植协议后,高培英的豆角种植规模不断扩大,日子也过得越发有声有色。这可是从前每日起早贪黑干农活,生活仍然捉襟见肘的她“想都没想过”的事情。
2017年,马圩镇有15户贫困户与双华签订了种植协议,双华保价收购贫困户种植的蔬菜约22万5千斤,15户贫困户户均年收入约12000元。到了2018年,参与该项目的15户贫困户均在年底实现了预脱贫。
不同于高培英的生活红红火火,莫村镇平岗村委会江边村贫困户龙庆荣为生活安定感到满足。因要照顾妻儿,他曾靠在村中打零工,艰难维持着一家三口的生活。前些年,德庆结合本地特色,先后引入回龙镇蔬菜种植基地、莫村镇四季茶花培育基地,让龙庆荣重新看到了生活的希望。
莫村镇四季茶花基地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运营机制,通过“购苗参与”“委托代育”“回收成品”“发放分红”等多种合作模式,分阶段持续做大做强四季茶花产业,积极引导有劳动能力贫困户参与产业项目,逐步建立产业发展带动贫困户脱贫长效机制,有力带动所在镇和相邻镇贫困户参与相关产业项目发展。目前,莫村镇7个村委会69户贫困户通过“委托代育”的模式参与到该项目,参与该项目的贫困户户均增收1.21万元。
如今,已被聘请为四季茶花基地长工的龙庆荣,每日穿梭在基地里,仔细为每一棵茶花浇水施肥,认真学习四季茶花的种植栽培技术。靠着辛勤劳动,他每月收入已超过2000元,更顺利建起了新房。对此,他满足不已,“现在生活好太多了。只要生活安定、细水长流,我就很满足啦!”
而家住富源村委会北门村的贫困户全泽荣,则利用四季茶花基地发放的分红,在2019年年初向基地申请了1600株茶花自己种植。年底,基地将以30元一株的价格回收全部达标的茶花。借助“委托代育”的方式,全泽荣的收入将比过去增加3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