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慎终如始,坚决防止疫情新燃点
分享到

微信

微博

0
分享到-微信
X

核心提示: 经过几个月的连续奋战,广东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阶段性成效。截至5月12日24时,全省已连续14天无境内确诊病例报告,涉疫县(市、区)大幅减少,受影响区域明显缩小。

南方日报评论员

南方时论

“要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完善常态化防控机制,坚决防止疫情新燃点,决不能前功尽弃。”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山西考察时发表重要讲话,就做好当前疫情防控工作提出明确要求,我们必须认真学习领会,准确判断广东疫情形势,慎终如始、再接再厉、善作善成,确保赢得疫情防控阻击战的最终胜利。

经过几个月的连续奋战,广东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阶段性成效。截至5月12日24时,全省已连续14天无境内确诊病例报告,涉疫县(市、区)大幅减少,受影响区域明显缩小。所有县(市、区)均为低风险地区,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5月9日零时起,广东已经将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二级响应调整为三级响应,疫情防控加速由应急状态向常态化防控转变。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既要坚定必胜信心,根据响应级别的调整,加快恢复生产生活秩序;又要保持头脑清醒,继续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不麻痹、不厌战、不松劲,毫不放松抓紧抓实抓细各项防控工作。

当前疫情防控成效来之不易,决不能让向好形势发生逆转。在看到全国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的同时,也要清醒认识到当前我国外防输入压力持续加大。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数据显示,境外确诊病例已经超过400万例,扩散蔓延势头并没有得到有效遏制。广东作为人口大省、经贸大省,对外开放程度高、流动人口多、人员交流频繁。受国际疫情影响,严防境外输入将是较长一段时间内广东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仍然可能出现零星散发确诊病例,仍然存在发生聚集性疫情的风险。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当前疫情防控工作的复杂性、艰巨性,严格落实防境外输入口岸检疫、医学观察隔离点、社区排查、发热门诊、医院救治“五道防线”,严格落实入境人员健康筛查、核酸检测、封闭转运、隔离医学观察全覆盖,实现从国门到家门无缝对接闭环管理,坚决防止境外疫情输入导致疫情反弹。

从防控形势看,当前广东疫情形势稳定向好、风险总体可控,但也要认清一点:国内疫情反弹的风险始终存在。5月8日以来,全国多个地方连续出现新增本土确诊病例,个别地区还出现散发性或聚集性病例,来源更是一时成谜,并引发跨省传播。这是已经发生的疫情反弹情况,我们必须引以为戒,始终保持高度警惕和敏感,认真抓好常态化防控措施落实。不管是进入常态化防控,还是降低应急响应级别,都不意味着疫情防控措施可以松一松、歇一歇。只有咬紧牙关、保持斗志,审时度势不误判、一以贯之不松劲,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顽强作风与韧劲继续同疫情作斗争,才能将疫情反弹风险降至最低。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必须高度警惕麻痹思想、厌战情绪、侥幸心理、松劲心态,否则将带来严重后果,甚至前功尽弃。”

常言道:“祸不入慎家之门。”在疫情防控工作依旧任务重、压力大的情况之下,我们必须保持慎终如始的精神状态,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防控策略,坚决防止疫情新燃点。要继续织密织牢联防联控、群防群控网络,完善省市和区域协调协同、全社会参与的防控体系,压实属地、部门、单位、个人四方的责任,把疫情防控融入经济社会秩序恢复各环节;要健全及时发现、快速处置、精准管控、有效救治的常态化防控机制,力求做到“早、快、准”,确保疫情发现一起、扑灭一起;要完善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巩固外防输入闭环管理,完善粤港澳联防联控措施,夯实社区网格化防控,完善公共场所防控措施,加强医疗机构防控,强化校园防控,完善特殊群体防护措施,做实企事业单位防控工作,抓好常态化防控措施落实。

面对疫情的不确定性,我们惟有以自己的确定性去应对。全省上下务必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不能有丝毫的盲目乐观情绪,要继续抓紧抓实抓细各项防控措施,加快建立同常态化疫情防控相适应的经济社会运行秩序,为实现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创造条件。

西江日报、西江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西江日报”电子报,以及注明来源“西江日报”、“西江网”的所有文字、图片、视频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版权均属西江网所有。凡是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链接、转贴、编辑或其它方式发布。已经被本网授权的,使用时必须做到:(1)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作者信息“西江日报记者***”、相关图片和视频的出处及作者。(2)如修改标题,必须注明原标题。(3)如果从其他平台间接转载本作品,仍须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
2.
本网未注明“来源:西江网”或“来源:西江日报”的作品信息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认同其观点或真实性,如其它媒体、网站或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行负法律责任。擅自使用西江网名义转载或盗用西江网名义发布信息,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3.
本网转载的部分文字、图片、表情包、GIF动图等作品素材来源于网络,均为暂时无法找到版权来源,请作者或版权权利人联系我们,以便发放稿费。
4.
如本网发布或转载内容涉及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
联系人:罗小姐、陈先生(电话:0758—2722284)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事业单位

粤ICP备0910275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本网站由肇庆市融媒集团有限公司(西江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者建立镜像 Powered by Cms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