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闲不住的农家人 过不完的好日子 ——怀集县部分贫困户脱贫致富纪事
分享到

微信

微博

0
分享到-微信
X

核心提示: 位于怀集县冷坑镇的熔炉千亩现代化农业示范基地是贫困户参与的扶贫攻坚新模式基地,每年可为参与入股的周边8个村141户贫困户提供持续固定红利,并接纳300多名贫困人口就业。该基地的负责人罗德敏告诉记者,他们从大年初二就已复工,目前已有一半的土地种上了毛瓜、苦瓜、茄子、南瓜等,余下的土地准备种植水稻。

习近平总书记3月6日在讲话中提到“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记者4月3日在怀集县冷坑镇、马宁镇和中洲镇的部分贫困户家里看到,虽然他们已经达到甚至超过了脱贫的标准,但他们并没有甘于目前的生活水准,而是继续向着发家致富的康庄大道前进,他们对美好的生活憧憬就是全市广大扶贫干部工作的动力和方向。

位于怀集县冷坑镇的熔炉千亩现代化农业示范基地是贫困户参与的扶贫攻坚新模式基地,每年可为参与入股的周边8个村141户贫困户提供持续固定红利,并接纳300多名贫困人口就业。该基地的负责人罗德敏告诉记者,他们从大年初二就已复工,目前已有一半的土地种上了毛瓜、苦瓜、茄子、南瓜等,余下的土地准备种植水稻。

罗石生正在喂鸭。 西江日报记者 曹笑 摄

罗石生正在喂鸭。 西江日报记者 曹笑 摄

虽然当天下着大雨,但记者站在基地旁的混凝土路上看到仍然有不少农户在田间劳作,今年52岁的贫困户黄亚妹就是其中一员。听说记者要采访,拘谨的她像个孩子一样不停地搓着手上沾满的泥巴。

“这几天下大雨,一闲下来反而不适应了,所以她一大早就来到了基地上班。”一旁的罗德敏告诉记者。

黄亚妹全家4口人,2个女儿一个儿子,2011年丈夫因病去世,这么多年来全靠她一个人撑着家里的重担。按照扶贫政策,她除了享受各种补贴、红利待遇外,还能享受就业安置政策。由于没有技术,她在基地里主要从事施肥、除草等田间管理工作,月收入2200元左右。

今年19岁的卢建枝是黄亚妹的儿子,去年被扶贫工作队推荐到肇庆市技师学院读书,学习“数控车床”技术,虽然个子不高,但他平时爱好打篮球,是校队中的活跃分子。在聊到以前的贫困生活时,卢建枝显然记忆深刻。

“父亲去世后,母亲一个人每天累得不停歇,为了送我上学,大姐二姐都辍学了。”说到这里,卢建枝眼睛湿润了:“我一定会努力学习,争取早日找到工作,减轻家里的压力,让母亲过上舒服的日子。”一旁的黄亚妹听到后高兴地笑了起来,“儿子很争气,我再苦再累也值得。”

今年51岁的倪超芳是黄亚妹的邻居,两家之间仅隔着一块空地,她家的情况和黄亚妹极为相似,家中也有3个子女,也是丈夫病逝后家庭失去主要劳动力导致贫困。在扶贫工作队的帮助下,倪超芳的两个女儿都被推荐到肇庆市技师学院读书,和卢建枝是同学。

“大女儿正在一家企业实习,很快就可以正式工作了。”倪超芳笑呵呵地告诉记者,苦日子过完了,剩下的好日还很长,她要看着3个子女成家立业过上幸福的生活。

在马宁镇的群龙村有一家永利鞋厂,占地面积2000多平方米,这在偏远的山区农村里可不多见。鞋厂每年不仅为群龙村提供租金收入7万多元,还解决了周边250多名村民的就业难题。

今年53岁的贫困户林天斌就在这家鞋厂工作,林天斌是一名残疾人士,30年前外出务工因伤致残后,家里的经济收入每况愈下,很快陷入贫困状态。

急在心里的林天斌拄着一根棍子跳到了田里,帮助妻子劳作,但3个未成年子女又要吃饭穿衣又要读书,很难维持下去。2013年林天斌全家被纳入低保,2016年又被纳入扶贫对象,兜底政策让他家的日子一天天好转起来。

虽然不用再去田间劳作,但闲不下来的林天斌主动来到了永利鞋厂务工,虽然工资不是很高,但他仍然非常高兴。“我想让所有人都看到,我虽然身体残疾但也能自食其力。”

记者在他家采访时看到,林天斌的妻子和女儿正在一旁制作当地的特色糕点。“女儿很聪明,今年读高三,希望能考上一所好的大学,毕业后回报社会。”林天斌告诉记者。

离开林天斌家后,记者冒着大雨驱车来到中洲镇泰东村贫困户罗石生负责的“岭头三鸟”生态养殖基地。

罗石生早年因子女上学、缺劳动力、缺资金和家人大病致贫,2016年被列为贫困对象后,扶贫工作队帮助他申请到5万元的小额贴息贷款,他以此发展小规模的养殖产业。一开始养殖基地只有300余只鸡,但在扶贫工作队的帮助下,去年5月份泰东村的32户贫困户组建了创客合作社,在合作社名下建起了一座占地面积25亩的“岭头三鸟”生态养殖基地,罗石生因为养殖技术好被推选为具体运营负责人。

“养殖基地运营仅半年就累计利润5万多元,预计全年总利润不低于15万元。”一旁的怀集县扶贫办工作人员梁家钊告诉记者,去年12月28日罗石生还受邀参加了广东省2019年度“南粤慈善之夜”颁奖典礼,并在会上获颁广东省年度脱贫奋进人奖项,全省仅7人获此殊荣。

说话间到了喂食水鸭的时间,罗石生拎起一大桶玉米走到养殖基地中间的一块平坦地带,他一边向地面上抛洒玉米粒一边嘴里发出“咕咕”的声音,附近池塘里的500多只水鸭闻讯飞扑而至,围在他四周不停地抢食。

喂完水鸭后,罗石生转身回走,准备去另照料另一侧的“岭头鸡”,但成群的水鸭却依依不舍地跟在他身后叫食。“它们都是我的朋友。”罗石生笑着告诉记者。

忙完基地的工作,罗石生回到办公室,熟练地泡起了铁观音茶,端起淡绿色的茶水细品了一口后,罗石生感慨地说:“我喜欢这种清香,越喝越有味,就像我现在的日子一样越过越美好。”

西江日报记者 王永强

西江日报、西江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西江日报”电子报,以及注明来源“西江日报”、“西江网”的所有文字、图片、视频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版权均属西江网所有。凡是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链接、转贴、编辑或其它方式发布。已经被本网授权的,使用时必须做到:(1)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作者信息“西江日报记者***”、相关图片和视频的出处及作者。(2)如修改标题,必须注明原标题。(3)如果从其他平台间接转载本作品,仍须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
2.
本网未注明“来源:西江网”或“来源:西江日报”的作品信息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认同其观点或真实性,如其它媒体、网站或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行负法律责任。擅自使用西江网名义转载或盗用西江网名义发布信息,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3.
本网转载的部分文字、图片、表情包、GIF动图等作品素材来源于网络,均为暂时无法找到版权来源,请作者或版权权利人联系我们,以便发放稿费。
4.
如本网发布或转载内容涉及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
联系人:罗小姐、陈先生(电话:0758—2722284)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事业单位

粤ICP备0910275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本网站由肇庆市融媒集团有限公司(西江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者建立镜像 Powered by Cms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