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陆志锋
肇庆高新区是国家发展改革委部署的首批碳达峰试点园区之一。2023年11月开展试点工作以来,该区探索建立“碳账户+碳信用+碳融资+碳数据入表”的“四碳”联动机制,有力支持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取得了初步成效。目前,该区已创设全省首个数智化工业企业碳账户体系、开发首个企业碳账户绿色金融数据产品,成功落地全国首笔碳公共数据产品质押融资业务,为产业高质量发展带来源源的“金融活水”。
数智化碳账户核算机制
引导企业加快绿色转型
为开展好碳达峰试点工作,肇庆高新区大力推动企业碳排放数据自动化采集。该区整合电源、电网、用电大户以及储能力量,建立源网荷储一体化智慧能源平台,推动区内近80%规上企业安装物联感知设备,自动化动态采集企业天然气、蒸汽和电力消费等用能数据,并按照国家核算标准折算为碳排放数据。
肇庆高新区还着力构建企业碳账户智能评价模型,通过归集税收、用工、经营、工商登记等公共数据,从绿色创收、绿色创利、绿色创税、绿色用工、加分项、减分项等六个维度设置评价模型,为390家企业建立碳账户。根据评价得分高低,该区为企业分别授予深绿、浅绿、黄色、红色的四色标签,并赋予相应的信用级别,实现企业低碳水平可视化分级。此外,该区还拓展建立企业碳账户高阶评价体系,引导推动企业加快数字化绿色化转型。
标准化碳信用管理机制
促进银企碳信息互联互通
为解决银企碳信息不对称问题,肇庆高新区建立公共数据与市场化征信合作机制。该区推动区属国有数据企业与市场化征信机构签署合作协议,明确双方在碳账户数据采集共享、碳产品应用、收益分配等环节的权责,促进碳数据向碳信用转化。
与此同时,肇庆高新区推动数据公司向市场化征信机构共享碳账户数据,征信机构结合所掌握的工商信息、股东信息等经营信息,为该区314家碳账户企业建立碳信用报告,促进银企碳信息互联互通。
肇庆高新区还在“粤信融”肇庆分平台建立碳融资专区,推动企业授权金融机构查询碳信用报告,实现从碳数据采集到碳金融响应的全流程线上融资对接,提升银企对接便利度。
多元化碳融资机制
让金融机构愿贷会贷敢贷
建立碳信用报告后,企业融资也有了新渠道。肇庆高新区积极实施“碳账户+”金融创新工程,强化对银行碳融资的正向激励和评估考核,激发金融机构愿贷动力,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金融活水”。
同时,肇庆高新区支持银行等金融机构规范开展碳数据融资业务,配合中国人民银行肇庆市分行研究发布碳融资地方业务标准指南,完善客户准入、授信管理、利率定价、风险控制等信贷全流程,开发出将企业碳信用评级与贷款额度、贷款成本挂钩的融资产品“云碳贷”,提升银行会贷水平。
为增强金融机构敢贷信心,肇庆高新区引入政策性融资担保机构,开发担保额度、费率与企业碳评级挂钩的碳融资担保产品“云碳担”。该区还强化金融工具支撑,推动银行创设“绿色再贴现”工具,为金融机构开展票据贴现融资“云碳贴”产品提供低成本资金。目前,该区已发放1亿元再贷款额度授信,支持发放碳数据产品质押融资、碳账户企业融资等碳数据信贷业务,并推出信贷、担保、贴现服务等“云碳”系列产品矩阵。
流程化碳数据入表反哺机制
实现数据链资金链良性循环
探索建立流程化碳数据入表反哺机制,是肇庆高新区的又一创新措施。该区积极协助数据企业为碳账户数据产品申报获得广东省数据资产登记凭证和数据知识产权登记证书,进一步释放碳公共数据要素价值,实现广东首例“双证落地”,并在广州数据交易所上架交易。
同时,肇庆高新区推动第三方资产评估公司采用收益法对碳账户数据资产进行评估,以存货项目计入数据企业资产负债表,实现数据产品资产化,达到增信效果。该区推动数据企业以企业碳账户存货资产作为质押,获得金融机构贷款支持,并在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动产融资统一登记公示系统办理质押登记。
在收益分配方面,该区将碳账户数据产品交易产生的80%收益用于企业成本覆盖及自身发展,余下20%上缴国库,设置专项资金池。相关资金仅限碳账户数据源头部门申请,用于优化碳账户源头数据、提升数据质量,实现数据链、资金链良性循环。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