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潘粤华 通讯员 谢研兵 李祥
操场上,无人机在空中精准转向、灵活翻转;机器人教室里,由一堆零件组装而成的车辆模型,通过编程得以自动行驶;智能实验室里,孩子们沉浸式学习力学原理、电磁现象等知识,在实践中感受科学的魅力……
高要区第二中学星科校区学生进行七巧板创意制作。 记者 潘粤华 摄
近年来,肇庆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等十八部门印发的《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等文件精神,充分利用教育现代化建设成果,扎实推进学校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工作,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
特色教育托起学生科学梦
“亲眼见证长征十二号火箭发射升空,我真的十分激动!”今年8月,肇庆市第一中学高中部高二(19)班学生夏德谦代表市一中,赴海口市参加2025年全国青少年航天创新大赛,并获得铜奖。其间,大会组织参赛选手到文昌卫星发射基地观看卫星发射。
与全国好手同台竞技、拓宽视野,夏德谦的科学探索之路,折射出市一中推动全校科学教育工作的不懈努力和成果。
将科学教育列为学校重点工程,多部门联动确保科学教育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强调科教融合与能力培养,以国家级赛事将科学教育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开展跨学科项目式学习,鼓励学生参与教具改进、专利发明、科学调查等实践,依托社团和专题竞赛,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与创新思维;构建多层次课程体系,以数学、物理、信息技术、地理等国家课程为基石,通过科技课程和科普课程夯实科学知识基础……系列教学举措,让市一中科学教育亮点纷呈。
肇庆市高中信息技术学科委员会秘书长、市一中信息技术学科组组长钟琪介绍,近年来,市一中科技教师团队多次获得国家级荣誉,学生5年内获国家级奖项14项、省级奖项100余项。
“市一中积极搭建多元化平台,打破理科、文科等知识限制,鼓励学生参与科学实践。”钟琪说,通过创新机制、整合资源、深化实践,市一中已形成独具特色的科学教育模式,让学生在科学的天空中尽情翱翔。
一体化教学激发学生探索热情
操场上,操控无人机上下翻转;社团活动中,手拿七巧板,拼出创意图案;科技室里,编写程序,让车辆完成既定路线的车程;综合楼下,手拿“空气枪”,瞄靶射击……每天下午课程结束后,高要区第二中学星科校区里,活跃着一批热爱科学探索的学生。他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在有趣的实验中学到综合知识,在动手实践中激发创新思维。
高要区第二中学星科校区办公室主任刘小军告诉记者,科学教研组开展以探究实践为主要形式的教学活动,落实“教—学—评”一体化,推进科学教育发展。在跨学科融合上,校区以教研处为中心,统筹各学科在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教师团队协作、评价体系、社会资源整合等方面,开发切合学校教学实际和学生学习需求的特色课程,构建纵向衔接、螺旋上升的一体化教学体系,让学生处处学习科学,感受科学魅力,增强科学素养。
“校区鼓励学生走出校园参加科学研学,聘请高校和科研机构专家进校科普知识。”刘小军说,高要二中星科校区利用课后服务时间,把学科知识通过探究式、互动式、体验式和项目式等各种教与学方式融入科技社团活动,开展科学教育活动,以赛促学,增强学生荣誉感。
星科校区九(4)班学生戴国端,在今年8月举行的第二十六届“飞向北京·飞向太空”全国青少年航空航天模型教育竞赛活动总决赛中获得中学男子组二等奖。他说:“在学校的科创实验室里,3D打印、机器人编程、星空观测等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概念,而是触手可及的知识。”
星科校区六(7)班学生李梓涛则觉得,通过航模、机器人等课程与社团活动,大家将奇思妙想变为现实,点燃了科学梦想,用创新去探索未知世界。
据了解,办学以来,星科校区共获得科学教育类集体荣誉21项,师生获国家级奖项5次,省级奖项400余人次,2024年入选首批“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校”“广东省科学教育示范校”,在2025年第二十六届“飞向北京·飞向太空”全国青少年航空航天模型教育竞赛活动总决赛中,高要二中集团共获得9个项奖,其中一等奖2个。
城乡协同培养科技创新人才
市一中、高要二中星科校区的科学教学成果,是肇庆市近年来科学教育的缩影。市教育局联合市委宣传部、科技局等14部门印发《肇庆市推进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建立“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三维推进机制,全力提升肇庆市中小学科学教育能力和水平,努力提升全民科学素养。
市教育局介绍,针对城乡科学教育差距,我市构建“强基固本—精准帮扶—质量监测”三级实施体系。目前,城区学校已开齐开足科学课,城区部分小学建设智能实验室,配置3D打印机、无人机等器材,开设“创客工坊”“天文观测”等拓展课程,实现科学课程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山区县特别是乡镇学校科学教师培养力度得到加强,通过山区科学教师能力提升计划,组织城区优质校与乡镇校建立“1+N”结对帮扶,实现开足、开好科学课程。
精耕细作,我市科学教育“开花结果”。我市现有国家级科学教育实验校3所,省级科学教育示范校1所,省级科学教育实验校4所,省基础教育小学科学教研体系建设项目1项,并成立了肇庆市高鼎端科学教育联盟,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促进区域内科学教育的整体提升奠定坚实基础。
学生竞赛获奖成果同样丰富。如在第40届广东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肇庆市代表队荣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10项,并揽获3项专项奖;2025学年全球发明大会中国区全国总决赛中,高要区学生选手获全国一等奖,充分彰显了我市科学教育的强劲实力。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