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肇庆开展公卫医师处方权试点工作 “医防融合”筑牢群众健康屏障
分享到

微信

微博

0
分享到-微信
X

记者 夏紫怡

“血压稳定,开了厄贝沙坦片和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有不舒服及时反馈。”近日上午,在肇庆市端州区黄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诊室里,公共卫生医师覃淑君为前来做慢病随访的居民梁阿姨开出了公卫医师处方。

这也是全省开出的首批公卫医师处方之一。去年广东启动赋予公卫医师处方权试点,包括中山、惠州、江门、肇庆,4个城市正积极探索公共卫生医师处方权试点工作。

全市20名公卫医师获处方权

在黄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公共卫生医师覃淑君作为端州区首批获得处方权的公共卫生医师之一,已经切实地感受到了这项改革带来的变化。

公卫医师过去主要负责健康档案跟踪,而现在实现了医防融合,既能开展健康跟踪,也可以进行治疗用药。“全科医生看的病种较多,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等待的时间可能较长。公卫医师有了处方权后,不仅能为患者开具处方,还会对患者进行健康管理,并将就诊与随访数据同步更新到电子健康档案中,为后续的健康管理提供依据,真正做到医防融合。”覃淑君说道。

一样的就医便捷变化在端州区城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同时上演。不久前,怀孕39周的居民陈小姐送完孩子上幼儿园后,便顺路来到了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找到了公共卫生副主任医师欧雪珍,“最近小腿抽筋频发,有什么方法可以缓解吗?”

欧雪珍仔细帮助陈小姐完成体格检查,并询问其饮食情况后,结合孕周情况,给出了补钙,增加营养摄入的诊断建议,同时开具了服用钙片的处方。

“经过前期的法律法规的学习、理论+实操的培训,考试及格后,我们才能获得处方权。”欧雪珍介绍,以前公卫医师做健康管理,发现问题只能转诊,现在能直接干预,对于患者而言便捷了,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医患之间的信任度。

据了解,我市首批共有20名符合条件的公共卫生医师通过培训考核获得了处方权。在病种范围上,目前主要聚焦于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妇女围孕期保健和儿童保健服务中的营养素补充剂,以及整体风险可控的部分传染病病种。

自8月19日,我市20名获得处方权的公卫医师开始正式开处方,目前累计开出处方18张。

实现慢性病闭环管理服务

据了解,公共卫生医师是我国四大类医师(临床、中医、口腔、公卫)中的一类,能够在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预防保健等专业公共卫生机构执业,从事着疾病防控、维护健康、健康促进等公共卫生工作。通过赋予公共卫生医师处方权,融会贯通预防筛查、临床诊疗、健康管理的医疗卫生服务各个环节,有效改善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妇儿保健、结核病等部分传染病患者就医体验。其目的也是推动医疗服务与公共卫生服务高效协同,在基层可以更精准地持续提供优质医疗和公共卫生的双重服务。

肇庆市相关部门表示,公卫医师处方权试点的开展,让市民享受到更便捷、连续、综合的健康服务。以往病情稳定的慢性病患者为了开一张常规处方,也需要专门预约临床医生的门诊。现在,公卫医师在随访时就能根据患者的监测数据在规范范围内开具常用药,实现了“随访—评估—指导—用药”的慢性病管理闭环服务。

构建处方权使用监管体系

为了做好试点工作,我市从开展系统培训,严格准入考核;实施临床带教,强化实践能力;完善监管机制,确保医疗质量三方面出发。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作为我市公卫医师处方权试点工作培训基地,系统开展临床医学理论和实践技能培训。实践技能考核设计病史采集、体格检查、门诊病历书写、病例分析4个考站,考核设置更加贴近临床,更好地检验了公卫医师的临床实践能力及临床思维过程。

实践技能培训延续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教学经验和科学方法,强化临床实践,安排资深主治医师及以上职称师资担任门诊带教,全面提升公卫医师的临床诊疗能力。

另外,我市还构建公卫医师处方权使用质量监管体系,指导试点医疗卫生机构加强处方管理,统筹临床、药学、医务、医院感染等相关科室,对公卫处方权医师进行合理用药、处方规范等专题培训,建立定期评估机制,确保处方行为规范、安全、有效。

西江日报、西江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西江日报”电子报,以及注明来源“西江日报”、“西江网”的所有文字、图片、视频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版权均属西江网所有。凡是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链接、转贴、编辑或其它方式发布。已经被本网授权的,使用时必须做到:(1)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作者信息“西江日报记者***”、相关图片和视频的出处及作者。(2)如修改标题,必须注明原标题。(3)如果从其他平台间接转载本作品,仍须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
2.
本网未注明“来源:西江网”或“来源:西江日报”的作品信息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认同其观点或真实性,如其它媒体、网站或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行负法律责任。擅自使用西江网名义转载或盗用西江网名义发布信息,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3.
本网转载的部分文字、图片、表情包、GIF动图等作品素材来源于网络,均为暂时无法找到版权来源,请作者或版权权利人联系我们,以便发放稿费。
4.
如本网发布或转载内容涉及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
联系人:罗小姐、陈先生(电话:0758—2722284)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事业单位

粤ICP备0910275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本网站由肇庆市融媒集团有限公司(西江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者建立镜像 Powered by Cms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