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陈洁 通讯员 沈浪 胡雁南
“我的合作伙伴纷纷问我会不会进军大湾区,我毫不犹豫地回答肯定去!”15日,在广东肇庆(西安)产业交流会上,西安云麦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崔强向台下的企业家分享道。
云麦所掌握的有源主动控制降噪技术在国内堪称一绝,已成功应用于国内一线品牌家电之中。
此外,交流会上西安展出的众多前沿技术更让人眼前一亮、印象深刻。在和当地企业家、研究人员的分享交流中,让人看到时代脉搏下肇庆的机遇、优势和可能。
西安科创企业高度关注市场
“传统降噪靠材料阻隔来降低分贝,而我们另辟蹊径,用声波将噪音‘压制’下去。我们是全球仅有的两家、国内唯一掌握此技术的企业。”崔强介绍道,云麦智能专注于降噪模组生产,其产品已应用于一线品牌的抽油烟机、空调等终端设备,大幅提升消费者的使用舒适度。目前,公司正与智能家居、航空轨道交通领域携手,共同打造“静音”场景,加速技术落地应用。
这一技术与耳机产品堪称绝配。交流会上,肇庆组织两地企业开展闭门会议,在电子信息专场中,云麦智能与主攻高品质耳机的肇庆德庆冠旭电子有限公司探讨了合作可能。冠旭虽在国内外均设有研发中心,但总经理乔运修得知此技术后仍兴趣盎然:“我们欢迎一切优秀技术。”
云麦智能专注于模组生产,属于配件供应商,其下游应用厂商多集中于粤港澳大湾区。去年崔强赴深圳考察,被问及是否会到大湾区发展时,他毫不犹豫地给出肯定答复:“我们都是跟着产业走的。”
交流会现场记者发现,“跟着产业走”“技术+”“寻求应用场景”是西安众多科研机构、科创公司的关注焦点。
“我们迫切希望进军大湾区。”西安智能再制造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昕在向肇庆企业作技术介绍时表示。该研究院下属的陕西天元智能再制造股份有限公司是山西省增材产业龙头企业,其核心技术是利用激光等手段让磨蚀模具焕然一新。增材制造装备制造、增材制造专用材料制造等被列入战略性新兴产业后,近年来发展势头迅猛。
王昕称,增材制造装备制造属于绿色循环装备,陕西拥有完整产业链,但设备研发与升级需锚定具体行业。粤港澳大湾区产业经济活跃,下游装备需求海量,是发展“增材产业+”的沃土。他表示正在深入调研大湾区市场,此前已通过广东大客户了解区域产业集群情况,此次交流会上又认真听取了肇庆产业介绍,认为肇庆的铝型材加工、汽车零部件制造等领域都是潜在的合作方向。
科研优等生也盼技术接地气
除了成熟企业,西安还有众多处于成长期的企业以及待转化的优质技术。这些科研资源亟待“接地气”,与市场、产业链“碰撞”。比如,西安和肇庆都在积极布局低空经济,西安孵化企业众多,急需拓展应用场景。一家致力于搭建“空中水文站”的西安无人机公司的负责人得知肇庆发展低空经济后,立刻向现场工作人员打听肇庆的降水及江河状况。
广东除了有丰富的应用场景外,还有其不可替代的优势。肇庆凌飞航空总经理孔凌评价道:“西安航空航天产业科研优势显著,但无人机生产还有不少短板,而广东产业链完备,生产响应速度快,能快速反馈结果,两地正好互补。”
这种互补效应有望在肇庆进一步放大。在交流会上,西安交通大学国家技术转移中心肇庆科创中心正式揭牌。
科创中心广东区域总监冯鑫介绍,高校有不少前沿技术储备,但要推向市场,需跨越科技成果转化的鸿沟,这离不开地方政府、企业、资金等各方资源的协同配合,共同验证技术项目是否具备产业化潜力,以及厘清其优势与短板。
西安交大与肇庆的合作立足双方优势。机械制造是西安交大的强项,积累了“两重”项目、汽车零部件项目及其他装备项目等丰富成果;肇庆拥有整车厂,是广东重要的汽车零部件制造基地,双方关联紧密。此外,西安交大在高端装备制造及新材料技术方面储备丰富,这些技术多源于国防军工场景,经验证后,认为可在肇庆开展面向民用市场的开发验证工作,实现良好结合。不过,冯鑫也强调,汽车零部件和装备制造产业链长,合作将基于肇庆在产业链中的特色与定位展开。
在肇庆,不少企业已与西安高校建立多年合作关系。德通风机总经理乐普成透露,德通风机与西安交大共建检测实验室,合作已超20年,见证了德通风机成长为民用风机龙头企业,双方至今交流密切。除西安交大外,德通风机还与清华大学等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市场是检验合作成效的试金石。”乐普成表示。
“母亲式”服务让人感动
交流会落幕后,我市招商团队便马不停蹄地在西安开展落地招商,为肇庆挖掘新的发展增量。记者获悉,西安企业目前合作意向多元,其中技术赋能产业的强强联合是重要形式。吸引创新要素与人才,除场地、产线、资金等硬条件外,营商环境同样至关重要。
陕西保昌智宇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马银霞参加了15日的交流会。她本想借此了解广东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态势、寻觅合作伙伴,过程中却被肇庆的营商服务深深打动。
电子信息专场里,我市多地进行了投资环境推介。广东省(肇庆)大型产业集聚区作为广东省重点平台,成立两年多来成果斐然,累计引进产业项目281个。其中,电子信息产业领域累计引进项目21个,超10亿元的重大项目有4个。2024年11月,肇庆大产区成功引进耐特电子智能锁智造园项目,总投资6亿元,购地55亩,预计年产值可达6亿元。
肇庆新区企业发展服务中心范方春用“一高一低”让西安企业更深入了解肇庆要素优势:“肇庆行政区域面积超粤港澳大湾区四分之一,土地开发强度却是最低的,发展潜力巨大。”他展示出肇庆新区2019年与2025年的航拍对比图,2019年,所摄片区仅有1家企业,如今同一片区已有超200个项目落户,真金白银的投资超过300亿元。“肇庆以‘母亲式’服务助力企业发展,金杯银杯不如企业的口碑。”
“广东令人向往,我印象深刻。”马银霞对记者说道。
记者手记
“市场是检验合作成效的最好手段”,这句话道出了产业链和创新链融合的核心要义。对于西安的创新型企业而言,粤港澳大湾区的庞大市场无疑最具吸引力,肇庆作为湾区新秀,对吸引“过江龙”落地具有天然的优势。肇庆还须继续抢抓机遇,锚定大市场协同发展,带动本地产业链、创新链不断融入创新圈,方能在做大增量,优化存量的进程中,持续放大自身优势。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