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林琳
在机器轰鸣的五金重镇——广东肇庆金利,“村超”夺冠的欢腾渐歇,返回家乡的年轻人,投身于一场更为持久的赛事:播种希望,静候花开。这里虽无职业球星的璀璨光芒,却见证着流水线工人下班后匆匆换上球鞋的执着,女足姑娘在烈日下晒出健康色泽的灿烂笑容,以及三代人接力传承、跨越时光的足球情缘。工业,铸就了金利的钢铁之躯;而足球,正为这座工业重镇锻造出坚韧不拔的灵魂。
“父子德比”:两代人的绿茵情
傍晚八点半,45岁的陆明勤结束五金厂的工作,准时踏入金利镇南边的七甲球场。身为金利足协裁判组成员,他借着远处灯光,在打印纸上认真勾选着参赛人名。“我们鼓励更多人参与。”他解释道,“轮换次数比正规赛事更灵活。”
这位老五金工匠的足球情缘,得追溯到2000至2015年,那是他的足球巅峰岁月。“当年金利的球场条件有限,我们偶尔还得去佛山三水踢球。”陆明勤回忆着,眼角笑纹细密,“看看现在的小孩子,他们可比我们那时候幸福多了。”
他的儿子,23岁的陆伟豪,正是这“幸福一代”中的一员。但相比现在金超联赛中那些从小接受训练的青年队员,陆伟豪直到初中才加入当时的雁青足球队,起步相对较晚。
2017年8月31日,金利足协杯上,一场别开生面的“父子德比”激情上演。陆伟豪所在的世纪队对阵父亲陆明勤代表的休闲队。这场比赛,陆伟豪一直珍藏在手机里。“看到父亲在场上奋力奔跑,那一刻,我深刻理解了何为传承。”陆伟豪动情地说。
如今,陆明勤虽已告别绿茵场,但仍以第四裁判的身份活跃在金利超级联赛中。
双城记:一个青训教练的执着
“教练!你是不是夺冠啦?”凯旋次日,陆伟豪现身佛山南海高新区第一小学训练场,高新玫瑰女足队的一群小队员立刻雀跃着围拢,仰着稚嫩的小脸,声音清脆又急切,眼中满是对足球纯粹的热爱。
大学毕业后,陆伟豪开启“双城生活”,每日穿梭于肇庆与佛山之间,深耕青训事业。“回来就得收心啦。”他说,“带队训练的工作,一刻都耽误不得。”
训练场上,处处是动人细节。女足队员丘晓悦每次做跑动线路和传球选择时,总会偷偷瞥向陆伟豪,渴望从最信赖的教练那儿得到肯定。这个刚刚升入三年级的小姑娘,是该校首支女子足球队成员。参加训练近一年,让她身体更强健,性格更开朗大胆。她随队斩获多项荣誉,皮肤晒黑了,笑容却愈发灿烂。
不过,青训之路并非一帆风顺。有一场比赛,丘晓悦整场未获上场机会,父亲丘永和忍不住向陆伟豪“兴师问罪”。陆伟豪坦诚回应:“没有绝对主力球员,谁上场都看状态。”
这话道出了金利足球的核心理念,金利队主教练黄友彬也一直强调:“球队无球星,球员一律平等,状态佳者更可能打主力。要调整好心态,成绩并非唯一,全面成长才是关键。”
每个傍晚,结束在南海的训练返回金利时,金马大桥上的晚霞总会轻柔地洒在陆伟豪脸上。他常打趣,正扩建为双向八车道的金马大桥,恰似自己的青训之路——越走越宽。双城奔波虽辛苦,却悄然滋养着他心底最炽热的梦想。
播种未来:为金利足球“续火”
2021年,陆伟豪在金利全力推动足球进幼儿园项目。“我挨家走访,逐个动员孩子参与。”说这话时,他古铜色的脸上满是坚毅,“和佛山相比,金利的足球氛围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村超”夺冠,既是锦上添花,亦是雪中送炭。“很多早不踢球的朋友,又发微信问我什么时候再踢一场。”阳光队资深球员胡国咏对记者说。
如今,金利足球超级联赛现场热闹非凡:身着各色工装的人们,伴着摩托车、电动车的声响涌入球场;不少球迷侧身坐在电动车上,左肘支着车把,脑袋如钟摆般在两场比赛间来回转动;带孩子的父亲在场边划出安全区,谨防皮球滚进赛场。
“金利人就算赚再多钱,也闲不下来,总想着做得更好、冲得更快。”得意装饰足球队老板何坚强道出了金利人的生存哲学,也诠释了他们对足球的热爱。
金利足协主席梁贤华是金利足球发展的核心与中坚力量,至今仍活跃在绿茵场上。他时而奔跑驰骋,时而场边指挥,在球员与教练的角色之间自如切换,数十载如一日,为金利足球默默奉献。
陆伟豪的中学队友李嘉扬虽未成为职业球员,却以高要区融媒体中心记者的身份重返绿茵场,全程报道“村超”赛况。来自邻镇的他,自幼便感受到足球资源的差异,如今正用笔和镜头为群众足球发声。
夜幕降临,五金厂的机器声依旧,足球场上的灯光已然亮起。跑五金运输的队员下班后脱下工装,换上球衣。青年队队员白天在校园训练,晚上挑战比自己高大的成年队。
“为金利足球未来播下种子”“越努力越幸运”,这是陆伟豪的座右铭。他计划与镇政府深度合作,借鉴榕江学校“班超”经验,开展“校超”、公益足球进校园等活动。“足球不仅是运动,更是教育,是生活态度。”说这话时,他眼中闪烁着光芒,仿佛已看到金利足球更加美好的未来。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