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张苑卉 通讯员 谭媚薇
9月3日上午,电视画面中,抗战老兵向海上无人作战方队敬礼;电视机前,胸前挂满勋章的谭良标抬起右手,颤抖却坚定地向电视屏幕中的老兵敬礼。这一个敬礼,让广宁县城的小客厅与相隔千里的天安门广场,完成了抗战军人之间的精神交接。
今年7月初,95岁的谭良标就开始关注阅兵的消息。8月底的生日宴上,他还反复提醒亲友:“大家记得看9月3日的阅兵仪式啊!”这位1930年出生的老人,人生轨迹与中国近代史紧密交织。他回忆,因父亲是游击队员,他从小跟着队伍活动,7岁时因父母双亡成为孤儿,继续跟随游击队北上。14岁时他参加革命工作,从随军小伙变为抗日战士。
9月3日一早,谭良标比平时更加精神,穿上挂满勋章的军装守候在电视机前,其中一枚反射着金光的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章。这份十几天前收到的珍贵礼物,被他细心别在随身板上。他的家人说,这些天,他无论走到哪里都戴着这枚纪念章。
阅兵仪式开始时,谭良标与子女齐聚电视机前,共同观看这一历史性盛况。“我们现在有了高水平的武器,这就是中国强军的水平!”老人指着屏幕上的核导弹方队感慨道,这是他最喜爱的装备方队,精准打击能力让他惊叹不已。
此时,谭良标回想起抗战岁月的装备困境:“那时候我们武器不够,质量也是参差不齐。”眼前的一幕却是方队整齐、装备先进、战鹰呼啸。谭良标不禁赞叹,国家在共产党的带领下,实现军事实力的巨大飞跃。
谭良标的女儿谭洁珍告诉记者,从收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章之后,父亲每天都念叨着“九三快来了!”“父亲经常讲抗战故事,告诉我们今天的和平生活来之不易。”
“虽然现在国家强大了,但是大家不要忘记过去,要缅怀历史,要努力为国家的发展和未来作贡献。”看完阅兵仪式后,谭良标语重心长地说。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