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银发打工族”悬着的“薪”落地了
分享到

微信

微博

0
分享到-微信
X

记者 刘浩辉 通讯员 黎万琳

近日,在端州区法院、街道综治中心等多部门共同努力下,一起涉及99名老年劳动者的劳务纠纷得到圆满解决。被拖欠4个月的工资终于发放到他们手中,老人们得以安心重返工作岗位。

“银发打工族”陷“薪愁”

今年6月初,几位年过六旬的老人来到端州区法院诉讼服务大厅,代表99名“银发打工族”前来求助。

据老人们反映,他们一直以来都是某合作社的成员,在合作社管理的市场从事保洁等工作。近期,因合作社股东对工资标准认定存在分歧,导致他们连续4个月未领到工资,拖欠总额七八十万元。

负责接待的法官陈妙丹发现,这群老人的处境颇为微妙。一方面,他们缺乏劳务合同、工资条、签到表等关键证据;另一方面,他们与合作社关系紧密,既想追回欠薪,又担心关系破裂后失去这份工作。

安抚老人情绪后,陈妙丹立即联系该合作社所在的街道综治中心了解情况,得知该合作社因理事监事缺位、交接不畅,日常管理陷入停滞,工资发放成了难题。面对99名老人的期盼,法院和综治中心迅速牵头,联动端州区农业农村局、财政局、司法所、街道办、居委会等相关单位,共同寻求解决方案。

多部门协作破解难题

随后,各部门分工协作,农业农村局、财政局核查合作社经营状况和收支明细;司法所、街道办、居委会实地走访,摸清每位工人的具体工作内容和时长;法院负责向合作社和工人释法明理;综治中心则担任“联络员”,及时向工人反馈进展、解答疑惑,让大家安心。

调解成为关键。合作社工作人员坦言自身困境——工人未签合同导致工资标准不明,股东间争议大;同时,合作社正处于理顺管理的特殊时期,资金周转困难。陈妙丹向相关工作人员耐心释法,即使没有书面合同,只要存在实际劳动付出的事实,劳动关系就成立,工资理应支付。综治中心工作人员也表示,合作社管理问题正在跟进解决,但“工人的辛苦钱一分都不能少”。多部门的联合调查为事实认定提供了有力支撑,双方的隔阂在沟通中逐渐消融。

司法确认保障到位

虽然调解取得进展,但工人们仍有顾虑,万一合作社后续不履行义务怎么办?

针对核心难点,法院和综治中心提出了“两步走”解决方案:一是督促合作社加快完成理顺管理,规范内部流程;二是通过司法确认程序,为最终达成的调解协议赋予强制执行力,给工人们吃上“定心丸”。

6月中旬,在综治中心督促下,合作社理顺管理取得进展。随即,法院和综治中心组织合作社与工人展开第二次协商。综治中心引导双方逐人逐项核对工作天数、工资标准,协助合作社制定详细付款方案。法院全程提供法律指导,确保协议清晰可执行。近日,在多部门持续努力下,99名工人与合作社最终达成调解协议,双方握手言和。

达成协议后次日,法院根据工人的申请,依法快速审查,对这份调解协议出具了具有强制执行力的司法确认书。这意味着,如果合作社未按协议支付,工人们可凭此直接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随后,合作社工作人员向工人发放劳务费,并表示:“虽然之前有不愉快,但事情解决了,情分还在。只要大家身体允许,欢迎继续来工作。”

拿到被拖欠的工资后,工人们如释重负。“没想到钱这么快就要回来了,饭碗也保住了!”一位工人欣慰地说。

西江日报、西江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西江日报”电子报,以及注明来源“西江日报”、“西江网”的所有文字、图片、视频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版权均属西江网所有。凡是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链接、转贴、编辑或其它方式发布。已经被本网授权的,使用时必须做到:(1)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作者信息“西江日报记者***”、相关图片和视频的出处及作者。(2)如修改标题,必须注明原标题。(3)如果从其他平台间接转载本作品,仍须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
2.
本网未注明“来源:西江网”或“来源:西江日报”的作品信息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认同其观点或真实性,如其它媒体、网站或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行负法律责任。擅自使用西江网名义转载或盗用西江网名义发布信息,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3.
本网转载的部分文字、图片、表情包、GIF动图等作品素材来源于网络,均为暂时无法找到版权来源,请作者或版权权利人联系我们,以便发放稿费。
4.
如本网发布或转载内容涉及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
联系人:罗小姐、陈先生(电话:0758—2722284)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事业单位

粤ICP备0910275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本网站由肇庆市融媒集团有限公司(西江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者建立镜像 Powered by Cms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