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徐儒华:信仰坚定 精神永存
分享到

微信

微博

0
分享到-微信
X

核心提示: 泛黄的照片、斑驳的转业军人证明、印着“雄风”字样的麻布袖章——这些承载着历史记忆的老物件,在74岁的徐晓东手中被小心翼翼地展开,铺平在桌面上。在徐晓东眼里,老物件虽已褪色,但父亲徐儒华一生赤诚的革命精神,在岁月的长河里却愈发清晰。

记者 陈明红

泛黄的照片、斑驳的转业军人证明、印着“雄风”字样的麻布袖章——这些承载着历史记忆的老物件,在74岁的徐晓东手中被小心翼翼地展开,铺平在桌面上。在徐晓东眼里,老物件虽已褪色,但父亲徐儒华一生赤诚的革命精神,在岁月的长河里却愈发清晰。

f4017bfc9a7d4292945cf02d22762754_b_B_BASIC

徐儒华。受访者供图

信仰萌芽

从农家学子到革命先锋

1910年,徐儒华出生在德庆县高良乡旺埠村一户普通农民家庭。他幼年天资聪颖,八岁时凭借优秀成绩免试升入德庆县立初级中学,并在族中父老的资助下读完中学。1932年秋,徐儒华考入中山大学附属中学就读,接受马克思主义和进步思想,革命的种子在他心中生根发芽。

1938年5月,徐儒华经中共广东省委青委副书记梁嘉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8月,受党组织的派遣,徐儒华回到德庆县,以抗日自卫团统率委员会政训员的身份开展抗日救亡工作,先后组织青抗会、妇抗会等群众抗日团体,并支持成立钢盾剧团,开展抗日救亡宣传,点燃德庆民众的抗日热情。在国民党官员身份的掩护下,他重建德庆县党组织,在高良乡三河村建立中共德庆县支部,并任书记。“那时候是第二次国共合作,父亲明面上是国民党的官员,暗地里却冒着生命危险,给共产党筹粮筹款。”徐晓东对记者说。

1944年9月,日寇西侵,德庆县沦陷。在当地开明士绅的支持下,徐儒华回到德庆,改组国民党平和乡公所,成立乡抗日自卫中队,自任乡长兼自卫队总指挥,开展抗日卫国、锄奸肃匪工作。

满门英烈

兄弟并肩抗战谱壮歌

“父亲是家中长子,兄弟四人全部投身革命。”徐晓东回忆道。在徐儒华的感召下,二弟徐金华、三弟徐玉华、四弟徐少华先后加入革命队伍,并在罗阳战斗中并肩抗战。

1944年11月,驻守德庆的日军104师团步兵126大队纠集日伪军300余人进犯高良乡罗阳村。徐儒华迅速组织平和乡抗日自卫中队和民兵1000多人,兵分两路,一路由抗日联防自卫中队队长徐少雄率领,占领罗阳村对面的山根顶山头;一路由徐儒华率领前往罗阳村后山,从背后袭击敌人,对日伪军形成夹击之势。经过三个多小时的激战,日伪军仓皇溃逃。此战共击毙日伪军10名,缴获枪支弹药一批。罗阳战斗的胜利,有力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鼓舞了德庆人民的抗日斗志。如今,罗阳炮楼已成为西江中游人民抗日力量抗击日军的标志性战斗旧址。

除了在家乡组织抗战,徐儒华还在1939年4月到封开县七星山区一带开展抗日救亡工作,建立了以王芳年、王寿年为领导的农民抗日武装,开展了自卫、锄奸等工作,消灭了为害当地的土匪武装。

义帜高扬

筹谋智取炮楼奠乾坤

在德庆革命斗争史上,1948年2月28日的高良武装起义为德庆解放奠定了基础,意义重大。当时,徐儒华将自家作为秘密据点,与上级党组织派来的陈家志同志合力,在高良乡旺埠村秘密筹备武装起义。

1948年2月28日晚7时许,起义正式打响。广德怀挺进队主力队员与本地起义人员在徐氏祠堂集结,编成四个作战小组。他们以追回被盗耕牛为名,智取旺埠村四座反动武装炮楼,俘获梁汉芬等反动头目及50多人,缴获机枪两挺、长短枪四十余支及大批弹药。一夜之间,起义部队成功摧毁三个国民党反动据点。

然而胜利的代价是惨重的——在随后的斗争中,徐儒华的父母、弟嫂等五位至亲惨遭杀害,家宅被焚毁。徐儒华化悲愤为力量,继续率部队与敌人开展斗争。1949年10月23日,粤桂湘边纵队绥贺支队第二团和南下大军胜利会师,解放了德庆。

解放后,徐儒华参加了人民政权的建设,成为德庆县人民政府第一任县长,不遗余力在德庆县开展政治建设,发展生产。

薪火相传

沉默之中精神不朽

在徐晓东记忆中,徐儒华总是沉默而严肃。徐晓东说,父亲虽言语不多,但每一个选择都在诉说着信仰与忠诚。这份沉默的信仰,化作这个家庭最珍贵的红色基因——十六岁的徐晓东追随父亲足迹,独自远赴海南,为祖国建设挥洒青春;母亲数十年如一日资助德庆学子,将革命年代的滴水之恩化作新时代的涌泉相报。

如今,徐儒华故居静静矗立在家乡大地,徐儒华的事迹被写进德庆县党史资料里,激励着无数后来人。“父亲若看到今日中国会如何?”望向窗外繁华的街景,徐晓东眼眶微红,“他会说,这盛世,如他所愿。”

西江日报、西江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西江日报”电子报,以及注明来源“西江日报”、“西江网”的所有文字、图片、视频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版权均属西江网所有。凡是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链接、转贴、编辑或其它方式发布。已经被本网授权的,使用时必须做到:(1)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作者信息“西江日报记者***”、相关图片和视频的出处及作者。(2)如修改标题,必须注明原标题。(3)如果从其他平台间接转载本作品,仍须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
2.
本网未注明“来源:西江网”或“来源:西江日报”的作品信息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认同其观点或真实性,如其它媒体、网站或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行负法律责任。擅自使用西江网名义转载或盗用西江网名义发布信息,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3.
本网转载的部分文字、图片、表情包、GIF动图等作品素材来源于网络,均为暂时无法找到版权来源,请作者或版权权利人联系我们,以便发放稿费。
4.
如本网发布或转载内容涉及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
联系人:罗小姐、陈先生(电话:0758—2722284)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事业单位

粤ICP备0910275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本网站由肇庆市融媒集团有限公司(西江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者建立镜像 Powered by Cms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