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庆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甘婉怡
“查到分数的那一刻,我们全家都觉得很意外,因为比我的预计分数还高了20分。”6月26日,广东肇庆中学高三5班优秀考生张泳欣接受记者采访,分享她的学习经验。
历史学习:在框架与细节中搭建知识大厦
谈到自己擅长的历史学科,张泳欣强调“打基础”是关键。她根据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三大模块,系统梳理史实关键词与答题模板。“高三时间紧任务重,抓重点很重要。”张泳欣会将中国古代史的线索提炼出来,针对自己不熟的历史事件进行零散整理,这种“框架+细节”的学习法,让她在高三下学期实现了成绩的显著提升。
张泳欣精心准备的历史笔记曾成为同学们借阅的对象,但她坦言:“高三后期大家都有了自己的方法,我的笔记只能作为参考。”这种开放分享的态度,折射出她对学习的通透认知——方法可以借鉴,但核心还是要找到适合自己的路径。
时间管理:在专注与平衡中精准分配精力
备考阶段的时间分配是门学问,张泳欣有自己的一套策略。对于优势学科历史,她采取“保温”模式,每天通过做选择题保持题感,有空时再针对性训练薄弱的大题题型;而面对数学这样的薄弱学科,她会在晚自习的3小时里,划出1个多小时进行大块题型训练。
她不认同“每天必须学完所有科目”的固定模式,而是根据课堂任务完成情况灵活调整晚自习时间。“如果课上已经掌握了知识点,晚自习就可以主攻薄弱项。”她还善用碎片化时间,中午背知识点、将语文卷子拆分成板块限时训练,既保证了单科学习质量,又不耽误整体进度。
心态调节:在坚持与互助中跨越低谷
考场突发状况是每个考生的必修课,张泳欣也在考试期间遇到过文科答题写不完的情况。“这时候只能逼自己加快速度,同时暗示自己‘一定能写完’。”这种自我激励的方式,是她在无数次模拟考中磨练出的心态调节法。
“慎终如始,则无败事”,这句来自老子的格言是她高三时的精神支柱。“很多人开头做得好,但中途就放弃了,这句话提醒我要坚持到最后。”张泳欣向记者分享。
课余生活:在运动与阅读中寻找平衡点
学习之外,张泳欣也有自己的放松方式。大课间和体育课,她会和同学一起在操场散步、打羽毛球或乒乓球;在家时,她喜欢读短篇书籍,“看两眼书籍就能放松,不会占用太多时间。”这种张弛有度的生活节奏,让她在高压备考中保持了良好的身心状态。
对于理想的大学,她希望报读南京大学或浙江大学,法学和历史学是她感兴趣的方向。“现在还想再打打基础,对各个专业都多了解一下。”这份对未来的憧憬与谨慎,让她的高三之路走得更加坚定。
回顾高三历程,张泳欣最想分享的建议是:“多听老师的话,因为他们的备考经验丰富,能根据你的优缺点给出个性化建议。”从历史学习方法的转变到整体备考节奏的调整,她的每一次进步都离不开老师的指导。
在高中阶段,张泳欣用行动证明,优秀不是一蹴而就的天赋,而是在不断整理知识、调整方法、克服困难中积累的能力。她的故事里没有“特立独行”的做法,却有着每一个普通考生都能借鉴的经验——脚踏实地,专注当下,终能在高考的战场上绽放光芒。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