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肇庆市第一中学优秀考生邹子钰:寻找画笔与书本的平衡术
分享到

微信

微博

0
分享到-微信
X

肇庆市融媒体中心记者甘婉怡

“查询到成绩的那一刻我就知道稳了,可以上我理想的大学了。”6月25日,肇庆市第一中学高三1班的邹子钰在查询到高考成绩的那一刻,激动地与家长分享喜悦。如今,这位已手握中央美术学院校考合格证的女孩,凭借着优秀的文化成绩和扎实的专业功底,在艺术梦想与文化课学习的双重挑战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成长节奏。

肇庆市第一中学优秀考生邹子钰.受访者供图

肇庆市第一中学优秀考生邹子钰.受访者供图

专业学习:速写为基,厚积薄发

据邹子钰透露,在专业科目中,速写是她的强项。她坚持每天课后花上30分钟到1小时,完成2-3幅速写练习。课堂上,她乐于尝试描绘工人修路、街头车水马龙等生活化场景,甚至大胆运用色粉、水彩等多种材料来探索画面表现力。“画物体速写时,能更直观地理解光影和结构,这对其他科目的帮助也很大。”这种跨媒介的练习为她的文化科目也打下了坚实基础。邹子钰在联考素描科目遇到从未练习过的考题时,她依然能凭借扎实的基本功,按步骤从容完成画面构建,并取得优异的成绩。

邹子钰回忆起校考备考的经过,也是充满了未知挑战。设计手机屏保、塑造独特人物造型等陌生题型,甚至在考场上遭遇画画工具遗失、手部意外划伤的状况,都曾是她需要跨越的障碍。但日积月累的素材库成了她的“秘密武器”——从服装设计的剪裁细节到大师作品中的微妙神态捕捉,都深深印在她的脑海中。结合“按步骤拆解考题”的解题策略,让她在临场发挥时总能找到突破口。邹子钰特别提到研究莫奈作品的收获:“莫奈描绘教堂从早到晚的色彩渐变,教会了我如何用光影去表达时间的流逝,这种日常积累在考场上会自然而然地融入考试创作。”

文化课冲刺:三个月逆袭的冲刺策略

由于从去年7月底到今年2月一直在进行紧张的术科集训,邹子钰真正用于文化课复习的时间仅有宝贵的三个月。面对数学基础薄弱、知识出现断层等困境,她将冲刺期科学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月专注“破冰”,通过梳理教材目录建立清晰的知识框架;第二个月主攻历史、政治等需要大量背诵的科目,同时强化语文和英语的积累;最后一个月则进入全力冲刺状态——每天提前20分钟到教室自习,中午留在学校学习1小时,晚上则参加巩固练习直至11点。

在巩固文化科目期间,邹子钰将需要背诵的文科内容与需要刷题的理科学习交叉进行,充分利用碎片时间记忆知识点,用“学科切换法”保持大脑的活跃度。这种目标清晰、节奏紧凑的复习策略,帮助她在短时间内实现了文化课成绩的稳步提升。

心态调节:速写本里的宁静与自然的疗愈

面对高压的备考环境,邹子钰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情绪调节方式,翻开速写本画几笔“减压小画”,在校园里散步观察花开花落的变化,或是找班主任聊聊学习的进度。“高考前,一中的花开得很美,看看这些自然风景,紧绷的神经就能放松下来。”这种将艺术感知融入日常的习惯,成为她重要的精神补给。

邹子钰特别强调心态的关键作用:“身边有些同学专业能力很强,但在考试期间却不能发挥出最佳水平,部分是因为考前过度焦虑而导致失利。”她的应对之道是用脚踏实地的行动去对抗未来的不确定性,正如她在考场上面对陌生考题时秉持的信念:“按步骤来,每一笔都在接近目标。”

给艺考生的建议:始于热爱,成于积累

“艺术生要保持在生活中发现‘美’的心态,看到夕阳或小鸟,都可以随手画下来或拍下来记录,这些都有可能成为日后考试的素材积累。”这是邹子钰给学弟学妹们的备考建议——让积累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回顾自己七年的美术学习历程,从素描入门到校考设计,她认为这本质上是一个兴趣驱动加持续练习的过程。对于如何平衡文化与专业学习,她推荐“分段聚焦法”,在术科集训时心无旁骛地投入专业训练,文化课冲刺期则制定清晰的每日任务清单,用完成“小目标”来积累成就感。

如今,这位立志进入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艺术设计专业深造的女生,正带着她“厚积薄发”的专业功底和“从容应对”的良好心态,静待梦想的下一站启程。

西江日报、西江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西江日报”电子报,以及注明来源“西江日报”、“西江网”的所有文字、图片、视频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版权均属西江网所有。凡是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链接、转贴、编辑或其它方式发布。已经被本网授权的,使用时必须做到:(1)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作者信息“西江日报记者***”、相关图片和视频的出处及作者。(2)如修改标题,必须注明原标题。(3)如果从其他平台间接转载本作品,仍须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
2.
本网未注明“来源:西江网”或“来源:西江日报”的作品信息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认同其观点或真实性,如其它媒体、网站或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行负法律责任。擅自使用西江网名义转载或盗用西江网名义发布信息,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3.
本网转载的部分文字、图片、表情包、GIF动图等作品素材来源于网络,均为暂时无法找到版权来源,请作者或版权权利人联系我们,以便发放稿费。
4.
如本网发布或转载内容涉及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
联系人:罗小姐、陈先生(电话:0758—2722284)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事业单位

粤ICP备0910275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本网站由肇庆市融媒集团有限公司(西江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者建立镜像 Powered by Cms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