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庆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甘婉怡
“学习,我觉得还是要培养兴趣,要为自己定下一个目标,再通过培养内驱力来一步一步实现目标。”肇庆市第一中学优秀考生李伟根在经验分享中,以这句朴实的感悟打开了话匣子。6月25日,李伟根查到高考成绩后,心情十分激动,他表示成绩达到考前预期,希望可以报读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
在与记者的交流中,李伟根从学科兴趣培养聊到备考时间管理,从情绪调节谈到目标规划,字里行间涌动着理科生特有的逻辑思辨与积极向上的求学热忱。李伟根透露,对物理学科的热爱,从初中实验课便在他心中埋下种子。“老师讲霍尔元件原理时,我对着理论模型犯迷糊,直到在实验室看到小方片在磁场中产生的电流效应,自己动手构建模型后,原理突然就通透了。”这种“理论-实践-思考”的闭环学习法,让他在理科学习中越学越透,甚至通过参与学科竞赛不断夯实信心。
而面对语文、英语等薄弱学科时,他则用“同伴互助法”来打破僵局:“我会找英语成绩好的同学讨教背3500词的窍门,发现他们有些学习方法特别管用,而当我用新摸索出来的学习方法帮同学解题时,又会觉得特别有成就感。”
在李伟根的备考蓝图中,高三被科学划分为三个阶段:一轮复习如“地毯式扫描”,主攻薄弱学科补短板;二轮复习聚焦“考试能力锻造”,通过刷题训练减少计算失误;自主复习阶段则化身“生物钟调节师”——上午9点准时做语文套卷,下午3点专攻物理大题,按照高考考试时间来规划复习科目的时间,让大脑在高考时段形成稳定的思维兴奋点。
李伟根的碎片化时间管理更显巧思:课间10分钟默背英语单词,午餐排队时重温一道错题解析,甚至在床头常备单词本,连睡前5分钟都化作记忆黄金期。“把时间切成小块来用,学习效率会超出想象。”李伟根笑着分享道。
当被问及如何对抗备考焦虑,他笑着说:“我在池塘里养了条锦鲤,考前紧张时就去喂喂鱼,看着鱼儿畅游和水波流动的声音特别治愈。”除了养鱼疗法,他还把乒乓球、跑步当作“情绪调节器”,“高三体育课一定要抓住,在压力大时通过运动出一身汗后,脑子反而更清醒。”李伟根对记者说。
在考场上遇到卡壳是不少考生害怕的事情,李伟根向记者分享,在数学考场上算错独立性检验题时,他用“深呼吸+跳题法”化解危机:“遇到难题卡壳时,我选择先做完整张卷子再回头算,发现其实当时第一步思路没错,只是紧张算错了中间步骤,放松后再调整思路就能把题解出来了。”这种“果断跳过卡壳题目”的策略,让他在关键时刻保持答题节奏。
“高三最珍贵的不是分数,而是找到内驱力的过程。”他坦言曾在模拟考低谷期陷入迷茫,但当他坚定地找到高考的目标后,方向感便豁然开朗。李伟根对大学生活充满期待,目前,他对报读学校已经有了明确的规划,希望在未来的大学生活中可以继续发挥自己的所长,成为学科精英。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