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王绮彤
近日,高要区举行了中小学校跳绳锦标赛,共有1600多人参赛,比赛分为个人项目和集体项目。近年来,高要区聚焦校园跳绳运动推广,持续激发全区师生对跳绳运动的参与热情,相关赛事参与规模迅速增长,学生跳绳竞技水平全面提升,跳绳运动推广体系不断完善。对此,记者采访了部分参赛学校,看他们都有哪些经验和成效。
白土镇塱鹤小学:塑造乡村小学“绳道文化”
在操场上,几乎每天都能看到学生们挥绳跳跃的身影。这所乡村小学以“绳道文化”为特色,用一根跳绳展现校园活力,让体育锻炼成为立德树人、走好校园体艺之路的重要载体。
据塱鹤小学校长容汝成介绍,自2022年以来,该校将跳绳纳入日常教学与体育活动中,利用晚托时间开展跳绳兴趣班,从课堂训练到课间活动,跳绳逐渐成为了全校师生的“共同语言”。
塱鹤小学学生在参加跳绳比赛。 受访单位供图
除了常规练习,学校每年还定期举办校园跳绳比赛与“亲子跳”挑战赛,吸引多所学校到现场观摩与交流,家长与师生协作跳绳的场景,不仅拉近了家校之间的距离,更让校园的运动氛围愈发浓厚。
塱鹤小学跳绳队于2023年11月组队,共约60人,由副校长黄玉嫦带领教练团队开展教学。建队以来,该校跳绳队便成为各级赛事的“黑马”,不仅在市级比赛中表现优异,更是代表肇庆出征省校园跳绳联赛。在高要区中小学生跳绳锦标赛中,该校连续两年斩获小学组团体总分第一,今年在单项及集体项目中共揽获17个冠军。今年,塱鹤小学还入选了广东省校园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推广学校(跳绳)。
在硬件保障上,学校每年定期更新跳绳器材,更联动爱心企业捐赠专业设备,破解乡村学校资源瓶颈。从“一根跳绳”到“一种文化”,跳绳不仅是体育项目,更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桥梁。该校还将“绳道文化”与书法、绘画等兴趣活动结合,让学生在挥绳中强体魄,在墨香中修心性,在拳脚中悟精神。
新桥镇华侨初级中学:从零基础到“全面开花”
新桥镇华侨初级中学将跳绳融入日常教学规划与训练,通过系统规划与趣味引导,让一根跳绳成为提升学生体质、凝聚校园活力的“加速器”。
“在刚练习时,许多孩子连交换脚跳绳都不会,现在都能够组队挑战花样跳绳了。”该校体育科组长陈微介绍,跳绳是对学生耐力与速度的双重考验,针对部分学生基础薄弱的现状,学校建立起“分层训练”的模式,初一学生从摇绳等基础动作入手,初二、初三学生则侧重耐力与技巧的提升。
新桥华侨中学生在练习花样跳绳。记者 王绮彤 摄
该校校长林校明介绍,学校将跳绳纳入日常教学规划与训练,全校学生“人手一根跳绳”,在体育课堂上开展20分钟专项练习,在大课间活动中分年级、分时段开展跳绳运动,确保全员参与。该校跳绳运动队利用放学后和课余时间参与集训,在训练中不仅注重技术指导,还融入了体能锻炼,如楼梯小步跑等热身运动,让学生在提升跳绳水平的同时,增强身体素质。
经过系统训练,学生成绩提升显著。“中考跳绳满分标准是男生194个/分钟,我们的学生最快能跳到260个。”陈微的语气中透着自豪,在2025年高要区中小学校跳绳锦标赛中,该校不仅斩获初中组团体总分第一,还在男子30秒双摇跳、男子3分钟单摇跳绳等项目中摘得冠军,实现“全面开花”。
从体育课堂到校外运动,从个人到团体,新桥镇华侨初级中学用一根跳绳编织出校园体育的新气象。如今,跳绳已成为学校的一张“活力名片”,让校园在跃动中焕发新的生机。
高要区教育局:
参与比赛的学校逐年增多
高要区教育局副局长赵美兰介绍,近年来,高要区在校园跳绳运动推广进程中步履坚实、成果丰硕,在参与规模、竞技水平和推广体系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突破。
在参与规模上,市级赛事该区参赛学校从2023年的5所增至2024年的12所;区级赛事从2024年53所学校、1419名学生参赛,到2025年参赛学校达56所、人数增至1617人。竞技水平提升显著,2024年市赛该区共有10所学校斩获荣誉,获奖率从20%升至83%。
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的高要区中小学校跳绳锦标赛中,创新设立了教师组比赛,成功吸引71位教师积极参与。这一举措打破了以往仅聚焦学生普及的局限,将推广工作向师资培养领域延伸,为跳绳项目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核心动力。
据悉,此次赛事旨在通过比赛和锻炼,增强中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培育团队协作精神,展现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接下来,高要区将会持续探索提升青少年身体素质的多元路径,激励更多青少年投身运动,享受快乐体育。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