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陈明红 苏燕君
7年,66次奔波,跨越12个乡镇,累计行程45000公里,这是跨越粤桂携手帮扶广西昭平县的坚实足迹;
过去16年,惠及5000余户家庭,为1.5万多名群众解燃眉之急,这是扶贫济困路上留下的温暖篇章;
过去22年,点亮1700名学子的求知梦想,超过2000万元的爱心资助,这是“助你读高中 圆你大学梦”项目书写的圆梦故事……
在这每一串数字的背后,写满了73岁肇庆老人李德明数十年如一日扶贫、济困、助学、为人的坚守与奉献。善行人见,善心众知。日前,第九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结果出炉,李德明被授予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
同饮一江水 常念粤桂情
“当然记得德叔啦!多亏了他,我第一次去广东,也第一次亲眼目睹自动化生产线,那是我从未见过的景象。”家乡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昭平县走马镇黄胆村的沈华清,如今在大连理工大学就读自动化焊接专业硕士研究生。五年前,由李德明牵头组织的“追梦之旅”夏令营,让沈华清感受到科技的魅力,还对她的专业选择产生了影响。
2019年暑假,在李德明的组织下,民建鼎湖支部(以下简称“鼎湖民建”)举行“走进大湾区”暑期公益夏令营。三天两夜的旅途中,黄胆村20名学生走进广州、肇庆,感受城市的发展变化。
“帮扶不仅是物质上的扶贫济困,更要关注孩子们精神上的需求。孩子是未来的希望,一次夏令营让他们开阔眼界,我觉得值!”李德明说。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
李德明与昭平县的不解之缘开始于2017年。当年的粤桂扶贫协作结对工作中,鼎湖民建成为了黄胆村的帮扶单位,李德明是帮扶工作队的成员之一
粤桂两地,一衣带水、同声同气,在李德明看来“都是一家人”。从肇庆到昭平,来回要近九个小时。李德明开着自己的越野车,一路颠簸,来来回回走了七个年头。七年间,他65次带领志愿服务队帮扶昭平县山区贫困村,累计筹集资金超200万元。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为了让黄胆村摘掉“后进生”的帽子,李德明千方百计发展产业。他组织协调40万元产业发展支持资金,成功打造占地19.3亩的灵芝种植基地,为黄胆村的振兴打下了坚实的产业基础。2022年,黄胆村集体经济增收20万元。
“产业发展起来了,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不能落下。”始终把群众放在心上的李德明,积极协调民建会员在教育、医疗、住房、道路建设等多个领域积极作为,全力支持昭平县结对帮扶村的发展。在他们的真情帮助下,过去五年,126名困难学生的求学梦被点亮;11户建档立卡困难户建起了安居房;200余支太阳能路灯照亮了3000多户群众的出行之路。
李德明更为了百姓的健康四处奔走,举办“董氏奇穴”针灸技术培训班,为近2000名群众提供义诊治疗,并助力当地成立董针技术交流协会,为粤桂协作帮扶贡献了重要力量。
漫漫求学路 德叔来助力
2002年,李德明下乡工作时发现,当地有学生因家庭困难而辍学,有些甚至误入歧途。
“真的很痛心,当时我就想,我要帮助这些孩子。”这不是李德明头脑一热的想法,而是坚持了22年的实际行动。2003年,他组织鼎湖民建开展“助你读高中”爱心活动,每名受资助的高中生可得到一笔3000元学费。2006年,这一爱心助学活动升级为“圆你大学梦”,受助对象范围扩大到大学生。此后的8000多个日夜,行动从未间断,1700多名贫困学生圆梦校园。
先受助于人,后施助于人。出生于鼎湖区永安镇残疾人家庭的梁志图,是该行动最特别的受助对象。当年,在李德明的帮助下,他顺利完成高中学业,考入合肥工业大学。感受过真心关爱的他,考上大学后积极投身公益事业,不仅参与汶川地震志愿服务,还一度服务于合肥市春芽残疾人互助协会。求学期间,他先后成为安徽省合肥市团代表、优秀志愿者。2014年,他考入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继续攻读社会公益服务管理硕士学位,并成为北京大学优秀毕业生、北京市优秀大学毕业生。
毕业后,梁志图没有忘却来时路。他坚定选择从事社会公益服务行业,并担任广东狮子会岭南服务队秘书长。回肇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时,他总是不忘提及李德明和鼎湖民建。
从助学对象到志愿力量,梁志图的人生角色转换让李德明倍感欣慰。但梁志图并非个例,当一批批接受李德明帮助的学生走上工作岗位,不少人以德叔为榜样,主动接力成为公益服务大家庭的一员。李德明说:“帮助一个人,不只是改变一个家庭的命运,更能把爱心传递下去,这也是我始终坚持的动力。”
生活有困难 德叔来帮忙
“有困难,找德叔”,随着李德明的形象逐渐家喻户晓,甚至在肇务工的妇女儿童都会上门求助。
2018年,来自四川的马女士在鼎湖遭遇车祸导致双腿下肢撕裂,三次手术后20多万元积蓄都已花光,甚至没有余钱将两个年幼的孩子送回老家上学,孩子们只能跟着马女士留宿病房。此时,她还急需进行第四次腿部植皮手术,否则将面临感染导致截肢的风险。“当时真的太困难了,然后我就想到了德叔。”马女士说。
收到马女士的求助后,李德明所在的鼎湖民建马上发动爱心人士为其捐款5万多元。这笔善款不仅让马女士顺利完成植皮手术,保住了双腿,还帮助她将孩子安全送回了家乡。出院之际,马女士万分感激:“鼎湖人民的大爱和恩情,我永不会忘记。”
一直以来,困境妇女儿童、低保边缘家庭等群体都是鼎湖民建的帮扶对象。这些年来,在李德明的带领下,鼎湖民建汇聚各方资源,连续16年组织帮扶,共帮助困境妇女儿童家庭、因大病致贫家庭、意外事故致贫家庭、重度残疾人家庭等共5000多户,60多户危房家庭搬进安居房。他们还筹集30多万元资金,帮助因病、因残致困家庭连续购买2022、2023、2024年度“肇福保”医疗保险,超2000人受益。
一件件暖心实事,为社会带来了温暖和力量,也让鼎湖民建和李德明在干部群众中树立起了好口碑。走在热心公益的道路上,收获全国“最美志愿者”“中国好人”“广东省道德模范”“肇庆市道德模范”“肇庆市身边好人”等荣誉称号,李德明却从未忘记自己的身份和责任,并始终坚守着那份质朴与厚道。
“若没有鼎湖民建全体会员的鼎力支持,我会一事无成!”他没有豪言壮语,只有朴素的心愿,“只愿在有生之年,趁着尚有余力,能多帮点就多帮点!”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