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陆志锋 通讯员 郎鹏翔 赖小琴
近日,86岁高龄的华南理工大学退休教授钱澄鑑回到家乡肇庆高新区白沙村,捐出其祖父、晚清进士钱昌瑜所使用过的两个书柜,进一步传承勤奋求学、精忠报国的优良传统。
钱昌瑜出生于1854年,自幼在白沙生活。钱氏祖先的善举闻名乡里,仁心义举的优良家风滋养着钱昌瑜的品格,自幼立下求学报国之志。光绪十五年(1889年),钱昌瑜在乡试中脱颖而出,次年科举考中进士,被钦点为工部主事。钱昌瑜为官期间,坚定投身戊戌变法救亡图存,变法失败后吞金殉难践行理想,其遗体被运回故乡安葬。钱昌瑜忠贞爱国、为真理和大义不惧牺牲的精神,一直被家乡传颂。钱昌瑜留存在中国文物研究所的《钱昌瑜殿试策卷》,成为晚清科举文化的珍贵见证。
受尚学家风影响,钱澄鑑自小奋发向上。在华南理工大学数学学院任教期间,他荣获教育部颁发的科技进步二等奖以及广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等殊荣,参与国家重点项目研究与开发。广东省第一张增值税发票就是通过其参与设计的软件和打印机打印出来的,为后续税务收款机等领域的发展奠定基础。
此次返乡,钱澄鑑深刻感受到近年来家乡教育事业所取得的跨越式发展、对公共文化服务的高度重视支持和科技创新发展取得的丰硕成果。
当前,肇庆高新区正坚持以头号工程力度推进“百千万工程”,积极打造农文旅融合发展项目,大力挖掘本土文化资源。钱昌瑜故居及其壮举,是极为珍贵的历史遗产。钱澄鑑满怀激动,决定将祖父生前使用过的书柜无偿捐给肇庆高新区。这两个飘溢着百年书香的书柜,不仅是钱氏宗族文脉传承的见证,更是激励青年后辈奋勇向上、忠贞爱国的源泉。
钱澄鑑勉励青年后辈:“我们要更加珍惜现在的美好时代,继承好老一辈优良传统,提升国家科学技术水平,让国家更加富强,人民更加安康。”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